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启动了血站核酸检测(NAT)试点工作[1],成都市血液中心被卫生部纳入核酸检测试点的首批15家血站之列.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是参与全国血站核酸检测试点的血站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本中心从2010年3月开始筹备核酸检测试点工作,并从2010年9月正式开始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我们深入探索并认真做好了一些细节问题,不仅保证了核酸检测的质量,同时有利于工作,还防止了实验室污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已广泛用于血站血液筛检,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但每年仍有极少数新发输血后肝炎甚至HIV,其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immuno silent infection)及操作错误等引起[1].ELISA“窗口期”漏检是制约血液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的瓶颈,有证据表明,单纯抗原或抗体血清学检测对于献血者的筛选不能有效保障血液安全[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于病原体核酸检测的核酸血液筛查(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逐渐应用于血液筛查.NAT敏感性高,可检出标本中极微量的核酸,在病毒感染后数天即能检出,可大大缩短“窗口期”[3].有研究指出,HIV、HCV和HBV的血清学窗口期分别是16 d、70 d和45 d;混样检测HIV、HCV和HBV窗口期分别缩短至11d、10 d和39 d;单检HIV、HCV和HBV窗口期分别是7d、7和20 d[4].因此,NAT可使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降低.目前我国一些血站已按卫生都要求开展了核酸检测试点工作,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才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