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17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和地区都把发展高科技作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加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两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了各自高科技产业的分类标准,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政策。经过十多年发展,两岸高科技产业已经各具规模和特色,在此进程中两岸在高科技产业上的合作也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2.
熊俊莉 《亚太经济》2022,(1):131-141
台商是两岸经济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为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未来也仍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角色。2000年后,台湾当局推动三波台商"回流"举措,目前这波声势最大,可能对两岸经济格局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造成一定影响。从投资计划和实际效果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数据挖掘,以信息可视化方法研析此次台商"回流"的结构分布特征及短期效果,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依赖于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传统产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依赖性很大,但随着经济与产业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标志区域产业发展的潜力。2008年,台湾在IMD世界竞争力的评比中,技术建设的排名比2007年上升10位,居第5位;科学建设上升2位排名全球第4位;  相似文献   
4.
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的背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相对滞后于其它领域的经济合作,但随着两岸经贸往来愈来愈紧密,两岸加强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2009年以来两岸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台湾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岛内经济的主导动力。但随后市场狭小、生产外移以致岛内服务需求减弱,加上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凸显,台湾服务业增长趋缓,甚至低于工业增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逐渐增大。本文将对台湾服务业发展历程及特点作简要的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6.
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尽管在功能上日益紧密与深化,却始终受到台湾当局政策限制而形成制度上的障碍。从李登辉的“戒急用忍”到民进党执政初期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转而至2006年出台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台湾当局管制两岸经贸关系的原则始终如一,两岸经济关系在管制思维的规范下很难正常发展。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选举落幕,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二、海峡两岸科技产业的分工机制 区域产业分工是在市场与政府干预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近年来,区域分工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有组织的“协议式”分工机制。除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外,政府的政策干预机制所产生的效用也愈来愈大。两岸科技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就台商投资大陆的动机而言,多是为了寻求市场和追求效率;就两岸政策而言,则大陆多开放性,而台湾多限制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萎靡,加上金融危机对外销的冲击,造成民众对岛内经济形势的严重担忧.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掌岛内政权,马英九与萧万长经济政策的主轴有两个重点,一是"开放",二是"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9月12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半年来ECFA各项内容得到逐步落实,并已为台湾经济和两岸经贸带来积极影响。今后两岸继续推动经济合作的重点应为进一步落实ECFA、整合两岸产业链、加快贸易自由化、双向投资便利化等。  相似文献   
10.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技产业的国际分工中,台湾利用"后起者优势"占据了重要地位.台湾发展科技产业的方法和模式也因此引人注目.其发展的有效机制可归结为:科技投入与产出逐年增长、科技政策的辅助推动、产学合作促进产业科技化以及科学园区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