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是人们思想的灵魂。人可以不笃信任何宗教,却不能没有信仰的生活。人可以终其一生不走进寺庙教堂,却不能长久地不去面对自己。古今中外,一切社会,一切人,都有一个信仰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能统领人心的精神支柱,大到国家的命运、小到个人的前途,都是不可想象的。在当下的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就业方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的运作背景是十分严酷的,其中主要是日本帝国主义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发动的多次侵略战争,把中国人逼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其内涵不断丰富,可分为经典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目前,除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外,中国还包括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等.中国现代化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大阶段.抗日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目前,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西藏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目前只完成现代化建设的46%左右,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尊重和认识党校科研的个性特征与社会协作的关系,在西藏具有现实意义.要发掘地域特殊性课题,努力探索"思想库"建设的共同规律.发挥西藏党校已有的"思想库"传统,进一步加大各种项目的立项申报.  相似文献   
4.
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队伍的学校,又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孕育地和策源地,同时也是正确政治路线贯彻执行的出发阵地。党校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尤其是在党的思想理论的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做出过重要贡献。西藏自治区党校也一样,在我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我区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我区党校工作所走过的历程,对我们迎接新世纪、开创新局面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2010年初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在西藏存在“封建农奴制残余思想”的影响的论断.这种残余思想主要表现在几个意识,几种思维,几个“观”上,即:向往来世的意识,唯上、崇上意识,鄙视技匠意识,偶像崇拜意识,自然崇拜意识,农奴主意识,特权意识,贵族意识.思维特征是:神学思维,崇古保守思维习惯,从众思维习惯,也表现在政治观、权力现、历史现、国家观、群众现、发展现等方面.这些意识和思想在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僧侣阶层、农牧民中都存在,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作风等各个方面.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消除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地缘政治学意义及其新发展:一、关于地缘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及其演化: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地缘政治学的因素,但主要是从中国历史与现实发展中汲取营养和启示,得出的智慧结晶;三、"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地缘政治学说的新发展;四、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加速西藏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四、3.14事件背后的"文化冲突"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文化与"政教分离"的人类文化大方向的冲突   现在再回到3.14事件上来.说到这里,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回答:一是以"民族领袖"和"宗教领袖"自居的达赖及其集团自1959年叛逃至今,究竟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8.
1997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多次论述学风问题。在十五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中再次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我们党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也可以说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总结改革开放的新经验对学风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跨越式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战略选择和战略决策,已写进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公报。那么这种决策,是否具有历史根据,我国的现实条件是否具备这种跨越,仍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思考。仔细分析近代工业化的历史与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会给我们以相当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