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往往要求不同类型的网络进行互联。网络的互联可以在不同的层次进行,例如,在物理层可以利用中继器(repeater)或集线器(hub)连接物理网段,在数据链路层可以利用网桥(bridge)或交换机(switch)连接局域网,在传输层及传输层以上可以利用网关(gateway)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如果在网络层进行互联,即利用路由器(router)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互联网络(internetwork),简称为互联网(internet)。  相似文献   
3.
禀赋资源的不同 ,决定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 ,还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都一致认为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能够形成经济最大化和投资乘数效应。构筑中俄边境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合理配置国际资源 ,实现超界别的合理经济分工的重要方式之一 ,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环节。一、中俄边境地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一 )位置比邻地理位置的比邻性和关联性 ,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条件。中俄两国有 4374公里的边界线 ,在东部边境地区 ,已有满洲里、黑河、东宁、绥…  相似文献   
4.
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再就业、协调劳动关系、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日趋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内容越来越多,服务难度逐渐加大,对基层管理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质量和服务能力的优劣,既关系民生福祉,又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6.
黑河是1992年首批国家沿边开放城市之一,率先恢复了中俄边境贸易;开展了中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中俄两国边境城市国际金融结算业务等。2011年12月俄罗斯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于跟俄罗斯隔江相望的黑河来说,这意味着将面临更加开放的俄罗斯市场和边贸环境。俄罗斯入世对黑河对俄贸易发展将会产生哪些影响?黑河究竟能从俄罗斯"入世"的历史机遇中得到什么?如何尽可能的分享俄罗斯入世的红利?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构成是一个全面渗透了科学技术的巨大体系,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形成现代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是邓小平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运用这一论断,对于实现我市兴边富民、强市升位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一定肯定。  相似文献   
8.
路由器(router)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交换,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也就是说,将路由器某个输入端口收到的分组,按照分组要去的目的地(即目的网络),将该分组从某个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给下一跳路由器。下一跳路由器也按照这种方法处理分组,直到该分组到达目的地为止。路由器的转发工作是网络层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资产评估,对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近几年来评估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建设及评估师队伍管理存在着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好、道德品格高的评估队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个重要思想。小平同志把这一目标的实现,视为实现四化的基础目标,视为改革开放的基准目标,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的标志目标。一、小康目标的形成小康目标最初由小平同志提出设想到被党的十二大确定为全党和全国到千世纪末的奋斗目标,虽然相隔仅仅三年,但它的形成,是有着凝重的历史背景,有着成熟的酝酿过程,有着科学的条件依据的。《一)形成背景1976年IO月,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