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禹森 《现代日本经济》1997,(4):37-40,48
以克拉克法则为代表的产业结构传统理论认为,伴随着经济发展,一个社会 的产业结构无论从劳动人口比重,还是从国民收入比率来看,均有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进而向第三次产业推移之势,而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国自两汉时期始就已拥有了相当繁荣的农业文化,经济发展在工业革命之前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如此发达的农业经济,积数千年,何以迟迟不能转向工业化?相比之下,日本农业社会的繁荣程度远逊中国,但日本却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向了工业化,并实现了跳跃性发展,在此,我们力图通过对中日两国农业社会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的比较,来揭示其中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日本追随美国的全球外交政策以及日本北方四岛问题的悬而未决,使日俄关系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1997年11月日俄首脑非正式会谈之后,两国关系获得迅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实质性成果,在此,固有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势所趋势的必然,但毋庸置疑,两国积极行动于此时是以两国政治经济纷繁复杂的前提条件和迫切要求为背景的。  相似文献   
3.
禹森 《现代日本经济》2001,116(2):48-48
东亚经济起飞、发展并创造出“东亚奇迹”,曾引发多少学者对“东亚模式”的赞美。然而,1996年以来一场金融风暴,又使人们冷静下审视“东亚模式”利弊。此时,理性地思考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环境、“东亚模式”与东亚经济的未来,殊为可贵!李晓教授主编的《东亚区域产业循环与中国工业振兴》(以下简称《循环》,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一书,就是在这种思考基础上产生的一部力作。 《循环》一书是作者利用在日本访问研究期间收集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和在国内广泛收集有关文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4.
您的电子邮箱是否收到过垃圾邮件?目前,垃圾邮件已成为全球互联网最大公害.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1.03亿网民平均每天收到的垃圾邮件总数超过1亿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