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5篇
贸易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跨国公司投资:利用外资的热点与难点章昌裕(对外经贸大学)跨国公司是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以及其它服务于一体的特殊经营主体。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跨国公司3.7万家,它们在国外设有分支机构17万家,其触角遍及世界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2.
<正> 一、我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与援外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开始于50年代初期。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是我国对外政治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基本国策之一。新中国成立46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对外援助工作对于增进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促进国际经济协调,提高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选择章昌裕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一种临界状态,那么,这个临界点的关键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包括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这场改革不是表面意义上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或政企分开管理方法的建立,而是对中国现有政治制度的一场挑战,所以,这场改革令每个人...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选择章昌裕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一种临界状态,那么,这个临界点的关键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包括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这场改革不是表面意义上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或政企分开管理方法的建立,而是对中国现有政治制度的一场挑战,所以,这场改革令每个人...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济合作不同于传统的国际商品贸易,而是国际间的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跨国公司、各国政府通过一定方式,在生产领域内共同发展的较长期的经济活动.国际经济合作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产生,但它的真正发展是在战后.我国自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积极地参加了国际经济合作,本文拟从理论上对此问题作些探讨.一、国际经济合作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我们可以从生产与流通的关系入手来看这个问题.所谓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流通则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了首届年会(详见本期有关报道)为促进学术交流,本刊特将年会论文选萃,分两期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开放前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简要回顾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简要回顾 今天,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始于改革开放,实际上,从国际经济合作实质内容看,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就开始参与对外经济合作,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影响,均有不同的指导思想,所取重点与采用方式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走出比较优势困境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量和规模看,我国对外贸易已持续增长3年,但是,数量上的贸易大国未必就是质量上的贸易强国,过度强调比较利益制造了比较优势陷阱,从而推动外贸增长数量大质量低,使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失衡,由此出现了贸易结构低级化、贸易方式初级化、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单向化的特征;而“政绩经济”将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推入一个新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发展观念与制度如不及时改变,将很难实现对外贸易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变。我们有必要对多年来实行的数量规模主导型对外贸易粗放式增长战略进行反思,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实现新形势下的对外贸易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9.
"两缺口模型"在很长时间内被作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两缺口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两缺口现象在中国并不典型,但技术溢出效应明显.本文认为"利用外资"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在技术硬约束前提下,解决过度外汇储备的出路是彻底转变观念,放弃"利用外资"概念与指导思想,全面建立"投资促进"理念,从国家层面上调整机构、法律与政策,使中国站在更高层次,全面参与到国际资本整体运动与循环中去.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是我国结束十一五进入十二五的转换之年,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是面对后危机时代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巨额外汇储备为中国提供了全面融入全要素国际运动,积极参与全球资本循环,以资本扩张重构走出去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尽快实现以资本换技术的利用外资方式创新。抓住危机后世界产业经济重新洗牌的有利时机,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既是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要素合作的新要求,也是转换之年制定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