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甘 阳儒家是一个天下的结构, 一旦出来一个“他者”以后, 怎样维持天下的概念是维持整个 儒学传统的根本性的条件。以后共产主义的发生和毛泽东始终有一个天下性的、把全 球都包括进去的解说。问题是这个理想层面上的考虑和中国当下所处的极为紧迫的政 治现实问题构成了非常大的紧张。邓正来我们已经处于这样一个时代, 即意识形态的视角或意识形态批判本身已无法揭示、解释或回答我们这个时代的诸多问题。二十多年来, 中国学术界的讨论, 一直是以“中国”为名义而实质上不讨论“中国”的, 是在讨论那些源出于西方地方性的被…  相似文献   
2.
中俄经济合作在发生变化,俄罗斯对中国的投资长期没有增长,国际间经济合作项目金额大幅度地降低,中俄双方的贸易额进展缓慢,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前20项产品及其类别也没有大的变化。文章分析了中俄经济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中俄经济合作的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罗岗生 《中国市场》2007,(22):87-88
互联网络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化,论文针对网络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论述了如何对网络文化扬长避短,发挥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良好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军队基本建设审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本文主要从监督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基建审计力量配置不合理、监督难度高和力量薄弱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罗岗 《商》2012,(8):189-190
那天晚上和朋友吃完饭,回家路上远远看见"达芬奇"的招牌还在夜幕中闪闪发光,不禁想起当时围绕着"达芬奇"品牌的争论,最初看似由质量问题引起,其实更深层次的矛盾蕴含在全球经济和劳动分工的深刻不平衡状况中。但无论调查方还是辩护方却只遵循"假如我是真的(假的)"的逻辑,一方想方设法要证明产品不是"意大利制造",另一方则千方百计想保证家具是"意大利原装"。尽管调  相似文献   
6.
70年代中国     
由开放时代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2年11月18日至19日在安徽泾县查济村“钟秀梦缘”举行。本届论坛以“70年代中国”为主题,旨在探讨中国在70年代的转型,辨明改革开放前后的政治、经济及社会联系的丰富性及复杂性,淡化过于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缓冲“左”、“右”的诘抗,拓展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尺度。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所有发言者校订。由于篇幅限制,内容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7.
伤心歌手:文人的宿命 瓦尔特·本雅明用“文人”来称呼工业文明时代的“思考者和写作者”,“他们是大城市的产儿,在拥挤不堪的人流中漫步,‘张望’决定了他们的整个思维方式和意识形式。文人正是在这种漫步中‘展开了他同城市人和他人的全部关系’”,而“大城市并不在由它造就的人群中的人身上得到表现,相反,却是那些穿过城市,迷失在自己的思绪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晖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四卷本)2004年7月由三联书店出版后,在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一些反响。由于这部作品卷帙浩繁,涉及的内容极为复杂,一直缺乏全面和深入的讨论和批评。2004年5月14日,清华大学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中心邀请了来自清华、北大、社科院、华东师大、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名学者,专门就该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讨论。与会学者来自不同的学科,有专治中国哲学、西方思想、法学、政治学的专家,也有研究现当代中国思想和文学、文化的学者。学者们从各自的学术背景出发,对该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对话。我们特地刊发此次研讨会的发言,以期引起学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并将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由于篇幅太长,发言将分两次连载。(本文是研讨会的录音记录整理稿,已经发言者的确认和修改。)  相似文献   
9.
10.
罗岗 《开放时代》2001,(5):66-76
本文通过对1935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十卷本<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研究,指出它那精心撰写的"导言",细致编排的作品、史料,以及颇具权威性的编选者,共同汇聚成一股解释历史的力量,描绘出一幅影响至今的"现代中国文学"发生的图景.进而发现<新文学大系>透过对文学史"分期"的有意识操控,把"现代文学确立"的历史"自然化"了.因此只有把文学史的"阶段划分"重新放置到制度建构的语境中,才可能将已经被"自然化"了的新文学历史再次"历史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