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走过13年历程。引发整个农村经济改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国家的温饱的问题,而且使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制度性的重大变化。特别是赋予了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以崭新的内容,使我国农村合作经济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我国特色的经济形式。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便是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特征。现今,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各种合作形式无处不在,综合起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2006年,有太多的举措具有划时代意义,有太多的变革将载入史册而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特殊的年份——公元2006年。  相似文献   
3.
“文化”虽是汉语古典词,但在近代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日本从3世纪就开始引进并广泛使用汉字,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大规模译介西方学术,其间多借助汉字意译西洋术语(如文学、革命、共和、社会、经济、物理、自由等)。而选择‘文化”对译英语和法语诃‘culture”(原意是“耕种”,后逐渐由“耕种”引申为对树木苗禾的培育,进而指对人类心灵、知识、情操、风尚的培养),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过渡到人脑。"在人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和农业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进入工业文明后,农业对于保持本民族特色、传承本国文化传统,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期特别报道栏目刊登的《委托的草根民主》一文,读来令人感慨。农民兄弟来京城打工,收入不高,生活费用却不低,须处处精打细算才行。他们在工作时间请假到邮局排队发电报,既费工夫又费钱,竟然是为了手中神圣的一票,希望选出自己信赖的人来当村干部。如此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如此关心村里的民主政治建设,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民主和法制比较健全的地方,选民并不担心出现偏差。比如,城里居委会换届选举,在外地工作的选民不会像农民工那样关心选举,他并不担心,因为居委会主任权力有限且受到制约,谁当选都差不多。但村委会却…  相似文献   
6.
范进20岁参加科举考试,考了20多次,连个秀才也没中。54岁那年又参加考试,文章做完后,就交了卷。那时天色尚早,并无考生交卷,主考官将范进的卷子用心用意地看了一遍,很不高兴:这样的文字,难怪总考不上。坐了一会儿,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于是又把范进的文章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过了一会儿,又取了范进的卷子来看。看完后,不禁叹息:“这样的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  相似文献   
7.
农机化如何助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浙江省桐乡市(隶属嘉兴市)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桐乡市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缘由嘉兴市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从2008年开始试行"两分两换"。"两分"是指: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两换"是指:以承包地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土地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  相似文献   
8.
把酒问三农     
春节前,应邀参加同乡会。新朋老友,酒酣耳热,乡思大发,话题竟转到了三农上。一客曰“:三农不得了,以前是‘基础‘’、首位’,现在是‘重中之重’,放眼全国,三百六十行,请问有哪个部门能获此殊荣?”举座点头称是。一客起身道“:兄弟有一事不明,愿求教于诸位。国家对三农不可谓不重视,为何三农问题总是解决不好?竟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说得白些,三农拖了现代化的后腿。”此话一出,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盒子,问题接踵而至:“以前都说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不这样说了,反而是问题一大堆。医改、教改是基本不成功,农村改革是否也是基本…  相似文献   
9.
2006年注定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亿万农民种地不再交钱,延续了4000年、最古老的税种从此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其意义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笔者也来凑趣,主要是想说三点:其一,农业税到底存在了多少年;其二,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为何如此频繁;其三,好事还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建设新农村,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建设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