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面临的挑战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正在叩响着21世纪中国的大门,她向传统会计提出了挑战,也为会计的发展创造了契机。本文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环境的新变化的角度入手,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知识经济对现行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等方面的影响,并对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法学研究中,行政主体理论占有相当地位.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已成为行政法学研究行政组织的主流.理论界对此也曾有多种概念表述,主要有:行政组织、行政机关、行政人、行政法人、行政主体等.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是众所周知的,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化狼烟四起,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正在被人们所认识.为了不使自己在竞争中败北,企业必须通过变革自己的内部组织,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模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进一步调整企业内部权力结构和利益关系,协调劳动关系,强调员工的培训与发展,雇员以多种形式参与决策过程和论功取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与人类追求物质财富相关的权力,财富的生产、占有、分配与消费成为经济权力的中心议题。同时,它又有人类所有权力的共同点,即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通过对社会财富的处置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政治权力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文章就从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产生、运行来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南京市鼓楼区向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个案,以政府向公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涉及的供给者、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三元主体"为理论分析框架,具体应用统计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经验性研究方法,深入地描述和分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具体过程,进而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企业管理的新变化   IT时代,日本企业管理发生了许多变化。这里归纳为八条:   1由政府主导走向企业主动。日本执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政府对企业经营实 行强有力的指导。自 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在泡沫化中苦苦挣扎以后,面临 IT革命, 这种模式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在拯救日本经济的行动中,日本企业采取了更加主动有效的措 施,在企业内部机构、人事等方面积极变革。日本政府 2000年 10月份修订经济预测指标, 将年度增长率由 1%调高到 1 5%,依据的就是 4个月民间设备投资数( IT业 )大幅增 加,收益明…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经济政治学的视角来考察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互动关系。以两者互动的基础为切入点,归纳了政策、暴力、操纵、制度和交易等六种互动方式。认为在转型国家最突出的互动关系问题是权力寻租现象,解决互动关系中的问题应在法制互动、阳光互动和有限互动等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8.
一、从要素来看,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成分比较齐全,但内容不规范.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要素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如果我们把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当作一个问题,那么则可以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等几个阶段来研究其要素.从问题的提出来看,核心是一个需要的要素,也就是公务员职位出现了空缺,要求补员.从问题的分析来看,则包括以补员的方式、内容、范围、时间、地点、物资、程序、组织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吴江  范炜烽 《江苏商论》2016,(10):77-80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入手,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下进行分析。结合江苏发展实际,从供给与需求的互动入手,厘清供给侧结构性主要矛盾成因,总结概括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几项重大关系,为江苏牢牢把握新一轮经济工作主动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总和”的语义分析 ,认为马克思讲的利益是其主张的人的本质的内容。这可以从人性包含的个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矛盾予以系统的理论证实。人性内因的七个要素是肉体、需要、认知、实践、活动、时间与空间。人学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石 ,由此可知生产力包含人、财产、知识等三个基本方面 ,知识取代财产支配社会是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