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7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历史时期三峡地区森林资源分布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蓝勇 《中国农史》1993,12(4):44-49
本文用文献和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三峡历史时期森林分布变迁的规律,指出明清时期,是三峡森林分布大起大落时期,清中叶以来三峡地区森林遭到历史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耗损,而本世纪50年代以来则遭到史无前例的摧残。三峡森林资源的丧失极大地影响了三峡经济开发中林副业产出多样性,恢复三峡森林资源实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明清美洲农作物引进对亚热带山地结构性贫困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蓝勇 《中国农史》2001,20(4):3-14
明清之际玉米、马铃薯、红薯的传入和推广除了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外,还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是为清代“人口奇迹”创造了基本条件,使南方亚热带山区形成了结构性的贫困,制约了亚热带山区产出多样性而来的商品经济发展,从而影响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形成,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影响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4.
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自己的人文精神。同样,一个城市之有别于其他城市,也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这种独特的人文精神,就是来自于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最核心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5.
千古三峡     
蓝勇 《今日重庆》2003,(4):14-17
三峡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文与自然地区,蕴藏着汉民族传统和古老的流风遗韵,更有巴人的气质风范,有着我们现代人梦想回归的乡土情趣. 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河流,拥有像长江三峡这样一个长四百多公里而有七千多年深厚文明沉淀的大峡谷.  相似文献   
6.
乾嘉垦殖对四川农业生态和社会发展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勇 《中国农史》1993,12(1):19-28
本文用文献和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清代康乾嘉时期四川人口膨胀和不合理的垦殖对清后期四川农业生态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提出康乾复垦带来了四川经济繁荣,但以后乾嘉时期人口膨胀和四缘山地陡坡垦殖,大量破坏森林,加重水土流失,极大地破坏后期农业生态环境,使土壤日趋贫瘠,自然灾害频率增大,部分农作物单产下降,是造成清后期四川经济凋敝、社会残破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蓝勇 《中国农史》1996,15(2):59-68
本文认为明代三峡中部地区水利发展明显落后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畲田农业占有较大的比例,但畲田从烧木走向烧草,畲田农业即将退出三峡地区的历史舞台。清代初年三峡地区农业垦殖仍是土多田少,但西部地区在水田运动风潮下,田的比例相对更大些。清中后期三峡地区册载的田土比例中土的比例增大,而实际上的土的比例会更大,这是清代三峡地区移民旱地垦殖风潮的结果。三峡地区水利发展极不平衡,三峡西部地区水利发展明显优于中部地区。因此,我们对于三峡地区的农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不可一刀切。  相似文献   
8.
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续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数应比以前统计的更多,地域分布也更广一些;同时对清代救生红船的形制、每船水手数、运作经费和水手报酬、救护奖励和义埋制、管理体制与衰败原因等问题作了更深入的考证,提出救生红船的每船水手数在实际运行中并不固定,而水手的报酬因时因地相差较大;最后提出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除随时救险外,还有租赁护航的功能,其救护制度在中国水上慈善救护史上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在历史上曾是中国三大著名荔枝产地之一。本文考证了历史时期中国西南地区荔枝种植分布情况和分布规律,指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南地区荔枝种植的鼎盛时期,在中国西南重庆、宜宾、泸州、涪陵、乐山、万县、保山等地有大量种植,种植最北点到北纬32°左右。但在明清以来,种植面积大大缩小。今天中国西南荔枝种植仅集中分布在北纬29°以南的极少数地区了。本文又从气候、兵火等几方面分析了中国西南荔枝分布缩小的原因,并指明以后发展荔枝生产的方向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黄权生  蓝勇 《中国农史》2007,26(4):103-113
地名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它可以是时代的标志,是历史的见证,因此以地名为手段来研究"湖广填四川"不仅很有意义并且切实可行。四川地名中反映了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动因、移民迁移定居、移民后农业垦殖以及手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同样也反映了生产活动与经济的发展对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看出,这些沉积下来的地名信息,成为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效应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