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个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衰退现象并不是必然会出现的规律,关键是找准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和乡村振兴的时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高度契合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城乡关系演变规律,又是党中央着眼于四化同步、着眼于全面实现现代化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四川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全国一般性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道路选择。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应是:以深度贫困和衰退重点地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以村庄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突破口,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根本路径,以激活要素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
虞洪 《农村经济》2020,(4):10-16
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双重结构转型对粮食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散的小规模粮食经营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规模的粮食经营模式又受限于地形地貌、基础设施以及技术装备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粮食生产只能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土地规模和服务规模是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两大路径,其中服务规模是比土地规模更为重要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路径。而且,中国地形地貌复杂、耕作条件、要素配置以及主体发育等情况差异极大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粮食生产经营不能"一刀切"地采取单一模式,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模式。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粮食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高粮食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新常态下,粮食安全也进入新常态,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以质量为前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津县在种粮主体快速分化的背景下以发展优质稻为重点,走优质稻订单生产为核心的粮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路,不仅形成了"产销协同四方联动"的粮食安全助推模式,更为破解当前粮食安全产销矛盾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林超群  虞洪 《商业时代》2022,(8):98-101
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的销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实证发现:感知有用性在经济性、针对性对农产品购买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感知易用性在互动性、便捷性对农产品购买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经济性、针对性对农产品购买意向的影响在限量促销时更显著,而互动性、便捷性对农产品购买意向的影响在限时促销时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  相似文献   
5.
虞洪 《商业科技》2007,(1X):9-10
要素祟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从供给方面说明了要素禀赋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但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本文在要素祟赋理论的基础上,假设消费者偏好在国与国之间存在差异,要素亲赋相同,即从需求方面说明了消费者偏好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耕地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的基础支撑,切实保护耕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耕地“非粮化”倾向较为严重,对保障粮食安全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研究发现,耕地“非粮化”防治过程中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产业退出成本高昂、自然生产条件限制、地方财政负担较重和耕地权能主体缺位等多重现实约束。基于此,提出提升种粮综合效益、建立分步复耕还粮机制、分类优化粮食产业基础设施、完善主产区配套支持政策、激励耕地权能主体共同参与的耕地“非粮化”治理路径选择及其政策建议,以求突破耕地“非粮化”防治政策实施的现实阻碍,统筹推进“非粮化”防治任务落地落实,构建多元主体参与“非粮化”防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四川粮食安全问题新常态及其应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粮袋子省长负责制”,四川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必须高度关注本地的粮食安全.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粮食安全问题也进入一个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并适应新常态是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全省粮食安全形势的新特征和新形势,从粮食安全观念、生产方式、生产布局以及支持政策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面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多重挑战,全国各个区域围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以多样化方式进行了探索试验,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有的探索实践呈现两个共性的基本特征:一是主要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和订单生产等经营形式方面寻求单向突破,二是主要通过向种粮大户定向补贴的方式对规模化经营给予政策支持。总体而言,粮食产业发展中以市场化机制为基础的动力机制尚未形成,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还缺乏实质性突破。本文对重构现代粮食产业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揭示其蕴含的普适经验和创新价值,并回应其政策需求,以期优化粮食生产方式、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从供给方面说明了要素禀赋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但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本文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假设消费者偏好在国与国之间存在差异,要素禀赋相同,即从需求方面说明了消费者偏好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动态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城镇化、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对三者进行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根据结论提出建设智慧城镇,引进科技人才,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发展基础;优化机制体制、完善配套设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