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3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针对农村土地流转不畅、混乱和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而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问题,探索出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不同于土地股份合作社,也不同于反租倒包,它引入了金融部门的存、贷款机制,即农民把所承包的土地,像把钱存到银行或从银行贷款一样,不耕种者将其存到土地信用合作社获得存地费,需要耕种者支付贷地费从土地信用合作社贷出土地.  相似文献   
2.
不可分割还是联合所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产形成有三种来源,一是成员出资所形成的财产,二是公共积累所形成的财产,三是国家扶持和社会捐赠所形成的财产。对成员出资属于成员所有这一问题没有争议。而对于公共积累、国家扶持和社会捐赠所形成的财产,有的学者主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当有不可分割的公共财产,而不主张将其量化到成员所有。其理由有以下四种:1.以前没有将国家扶持所形成的财产量化到个人的先例,如果将国家扶持所形成的财产量化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会导致政策的不一致。2.国家扶持和社会捐赠是公共财产,不宜量化到个人。3.少数国家选择了将合作社公共积累量化到成员的产权制度,而多数国家选择的是合作社有不可分割的公共财产的制度。4.如果实行公共积累等所形成的财产量化到成员的制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则没有不可分割的公共财产,难以实现更大的发展,甚至会发生大户退出而组织随之解散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高度依赖机械化.为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劳动过程机械化这一重大历史性命题.但是,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农民购不起、农机具利用率低和使用不经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难推进、农机作业耗能高和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财产权归全体成员共同所有,由于财产权模糊和乡村治理结构的问题,成员的财产权难以得到保障,并最终体现在成员收益权缺失。因此,需要实施以赋权和多予为内核的改革。在“赋权”上,需要针对现阶段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益缺失的问题,以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赋权为取向,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六方合作”系“金融机构 担保公司 饲料企业 种畜场 肉食品加工企业 协会农户”的合作,是近年四川资阳市为适应现代养猪业发展的需要而探索出的养猪产业新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集体经营的发展,还需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集体经营创新发展的要求和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的制度安排,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推进集体经营创新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要内容加以强调,即"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明确回答了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之际,如何对待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进程中发展起来,并经历改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垦体制改革回顾与辨析--以黑龙江、海南两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对黑龙江、海南两省国有农场的调查 ,并结合全国农垦情况 ,系统回顾并探讨了我国国有农垦改革的历程、国有农场转型、农垦经济改革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工作正在进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分别对该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审和二审.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多种形式征求对修订该法的意见.近几个月,笔者围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订,从发展村集体经济视角对村民委员会进行了调研.本文仅就该法修订中如何理清村民委员会与集体经济组织关系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中国提升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在价值链上能够充分分享发展成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之一。深圳、浦东在先行先试进程中,由国内短缺经济时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到国内买方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而竞争激烈,再向自主创新发展的转型,实际上是对跨国资本及与之融合的高科技垄断的突围。这一历史进程积累的经验有,新区建设不能止步于政策优惠对企业和产业的聚集,而是应致力于在市场竞争下增强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引入外资,促进公有制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创新发展;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既要有全球视野的向产业高端迈进的创新发展布局,还要着眼于区内外产业的协调发展;既要形成通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聚集人才,还要形成能够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这些可供正在进行的雄安新区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的50年,是中国大力推进工业化的50年,期间,工农关系的演变,则是一个贯穿于经济发展始终,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关键问题之一,而50年来政府对工农关系的调控,也构成了中国工业化的特色。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了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由武力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读后认为这是一部耐人阅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