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巨型城市区域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单元。目前,我国经济格局的区域化态势日趋明显,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城市群为典型代表的巨型城市区域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结合最新统计指标,对这三大巨型城市区域的发展现状和特色定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都会经济区的形成及其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凤旋  郑艳婷 《经济地理》2005,25(6):827-833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尤以沿海城市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最为迅速。围绕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城市的纵向提升和横向扩张并存,中心城市与周边农村的协同发展构成了一种新的地域类型,即都会经济区。在对相关概念的辨析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文章提出都会经济区的界定方法论,并具体界定出了我国的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大都会经济区,探讨了它们的增长过程、发展特点及其空间动力机制,认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是我国都会经济区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化是都会经济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这一区域类型的集聚增长仍将继续,这给我国的区域、城市规划管理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关注这一概念及其方法论的研究,以深入理解并指导快速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的区域发展和城市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构建了考虑区域经济差异的分解模型对中国电力消费水平进行分解分析,分解结果显示,不论是全国总体水平还是按照"四分法"的区域分解,经济增长均是电力消费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电气化水平因素是电力消费增长的第二大拉动因素,区域发展因素对全社会用电增量的贡献较为平稳,能源强度因素是拉低全社会用电量的唯一负向因素。动态来看,2001—2005年这一时间段内的"拐点"特征明显,能源强度这一"负向"拉动因素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电气化水平这一"正向"拉动因素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绝对拉动水平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进一步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重工业部门的快速发展抑制了能源强度的降低和电气化水平的提升,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巨型城市区域先后融入了全球化过程,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巨型城市区域的空间、环境压力也随之倍增,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规划管理模式急需更新.目前,我国巨型城市区域方面的研究仍主要基于六十年代戈特曼的理论,对全球化如何重塑我国巨型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巨型城市区域产生以来各时期国内外概念的空间模式及其形成机理,希望为巨型城市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在有机粮和有机食品市场上发展势头良好.作为社会发展和市场选择的共同结果,合作社在取得良好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沃翠源原生态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为例,主要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了解和梳理了合作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独特经验、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分析,从而为当前时期我国的生态农业合作社运动提供一份一线资料与实践样例.  相似文献   
6.
几个世纪以来城市群的发展都备受关注,其焦点也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带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城市群.许多研究认为,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城市群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中国沿海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区域.然而,随着中国“发展内需”策略的提出,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规划和积极推动下,中国内陆地区出现了新的城市群.它们的发展特征和机制是否与沿海地区的城市群一致呢?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考察了内陆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该区域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变和适度的城市化进程,反映出“自上而下”的政府强有力的指导.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认为相比于沿海地区“外力”对其城市化的驱动作用,国家“发展内需”策略下所产生的“内力”对中国内陆地区的城市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企业时空演化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制造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承接了大量转移企业,制造业发展迅速。文章基于微观企业点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以及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展示了产业转移背景下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的时空演化格局。结果发现,总体来看,制造业在长江中游地区呈现分散分布的态势;2008年前,有向着主要核心城市群地区集聚的态势,2008年后,则有向城市群以外的地级市市辖区均衡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东莞市半城市化现象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城市化地区的准入门槛低、新增就业机会多,因而就农村人口的可介入性而言,半城市化地区更加容易,半城市化地区代表着一种重要的向上的阶梯,将容纳新增的大部分转入城镇人口。这种规模巨大、强度剧烈的人口与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将迫使我国城镇体系、城乡结构及社会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郑艳婷 《魅力中国》2010,(7X):21-22
A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of the 20th century,William Butler Yeats wrote many brilliant poems in his life and he spent years crafting an elaborate,mystical theory of the uni-verse and created great works on huma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The most typical ones to elaborate on such theory are "The Second Coming " and " Leda and the Swan ",both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historical prophecy and reflect Yeats’s idea about history.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