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新形势下我国旅游教育的特点及其任务□党金学陈锋仪一、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及特点我国旅游教育始于80年代初期,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我国旅游教育就其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越来越大,但办学效益不高。2开设专业越来越多,但重复现象...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陕西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纵观陕西30年旅游业的发展可概括为五大变化:旅游景区(点)丰富多样,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旅游板块个性确立,旅游城市数量增加,区域旅游特色形成;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旅游收益大大增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会展人才的可持续供给是中国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中国会展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近十年时间,然而会展人才的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一直存在。中国会展教育应当明确培养目标,在"泰勒原理"的指导下对会展课程的设置进行讨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立足点构建会展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地区性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旅游业的前景令人看好。但是,西部旅游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使丰富的资源大放异彩,除了开发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强西部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外,笔者认为,根本出路在于个性文化的充分发挥。 所谓文化个性,即“文化自觉”。它是把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通俗地讲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个定义的意义在于:一是强调文化的多元共生的理念,确立了“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基调;二是更加强调经济竞争下,优势的…  相似文献   
5.
6.
陈锋仪 《价值工程》2011,30(18):225-225
陕西是旅游大省,拥有一支规模较大的高质量导游队伍,这与陕西省重视职业培训及导游资格考试密不可分。但近年来,在汉语导游资格考试的口试中还存在语言表达、精神面貌、口试形式等诸多环节上的问题,笔者通过深入调查逐一分析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陕西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纵观陕西30年旅游业的发展可概括为五大变化:旅游景区(点)丰富多样,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旅游板块个性确立,旅游城市数量增加,区域旅游特色形成;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旅游收益大大增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四川省2014—2020年1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旅游效率测度分析,建立面板模型验证了影响因素的强度。研究结论:2014-2020年四川省各城市旅游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呈现负增长,是由于技术引入的缺失和资源利用的不足;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旅游经济的干预程度、交通便利程度对旅游发展效率均有显著影响。研究建议: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下放政府管控职能给予企业发展自由度;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实现结构性更新与产业转型;完善区域旅游交通体系,合理布局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9.
明晰旅游经济与交通业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于产业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对2010-2019年东北三省旅游经济与交通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共生度、共生关系进行了测算。数据结果显示:东三省的旅游经济和交通业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三省共生度均呈现δTC≠δCT>0,表明旅游经济与交通业的关系均呈现为正向非对称共生,但省际差异也较为明显;黑龙江共生系数θTM均值为0.6165>0.5,说明旅游经济对交通业的影响作用较大;吉林共生系数θTM均值为0.0902<0.5、辽宁共生系数θTM均值为0.4547<0.5,说明交通业对旅游经济影响较大,特别是吉林省。因此,为促成旅游经济与交通业呈现更加对称协调的共生关系,黑龙江省应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吉林、辽宁省应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及线路规划,以此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向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