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同匈牙利人斯坦因都先后几次来华进行科学考察活动.因为目的、做法存在着明显区别,所以产生的影响也泾渭分明,斯文·赫定的积极影响流传深远,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所纪念;而斯坦因疯狂盗宝为人们所不齿.  相似文献   
3.
陶继波 《北方经济》2004,(12):76-78
近年来,内蒙古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从事农牧业生产、加工的企业.它们的成立与壮大,不但为自己创造了财富,而且也给当地农牧民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有的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其实,这种"公司 基地"的农牧企业形式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在内蒙古地区大量出现了.本文拟通过对民国时期内蒙古河套地区出现的农牧垦殖企业的描述与分析,以期对今天的农牧企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山西人走西口来到包括归化城、鄂尔多斯、包头、察哈尔等诸多地区。归化城作为其中之一,当时人为何选择归化城,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其地理区位优势、前人奠定基础、归化城的优越区位和自然条件及归化城的历史影响力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成立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和协商.当时中国社会对此次考察活动意见不一,其过程可谓艰辛,既有社会上的反对,又有所前往考察他区的排斥,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支团队又是何以组建成功的.因此,展开关于考察团的组建过程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学界主权意识觉醒和平等合作带来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从1998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分三年、三批将第一期移民1.5万人从乌兰察布盟后山一带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化德县、商都县、察右前旗、察右中旗等旗县迁移到开发条件相对较好的河套西部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地带,并现已完成首批生态移民994户3964人(<内蒙古日报·周末报>1998.12.7;2000.4.24).这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但象此类的移民活动在河套历史上却并非鲜事.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