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8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讲是培养师范生教师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师范生毕业质量的重要环节。试讲评价是衡量学生试讲情况的指标体系,是检验学生教师技能掌握程度的尺度。本文分别从目的、内容、主体、指标、效果等五个方面对英语师范生传统试讲评价与现代试讲评价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论利用网络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菁 《商业研究》2002,(16):101-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已从过去单纯的通讯手段变为一种交易手段、一种生活方式和新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导致信息取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并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形成了一种新经济模式———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成为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地区竞争优势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企业知识共享的制度激励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及其产业化带来的是一场经济领域的革命.高科技企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主要依托的企业,其经营以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为主.在传统的经济学中,资本和劳动力是生产函数的基本要素,而知识和技术被视为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但在高科技时代,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知识已经从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成为经济资源、生产要素和资本.作为资源,知识与其他资源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可再生性,这改变了资源的有限性对经济的制约,所以管理大师PeterDrucker(1993)指出,"知识是当今唯一有意义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1、农业技术类型的选择与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吸收:云南省农业基本情况如下:1.人均耕地少,仅有1.07亩/人,土地的承载负担沉重;2.人增地减,云南省农村人口以平均每年高于1.3%的速度增加,而耕地面积却以每年50万亩的速度递减。3.全省94%的面积为山地,可连片耕种的土地少。  相似文献   
6.
韩菁  朱和平 《会计之友》2012,(26):72-75
文章以江浙民营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检验了公司治理各变量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无显著关系,董事会、监事会规模与盈余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两职合一、高管薪酬以及监事会会议次数与盈余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加入 WTO日期的临近,我国农业的发展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国内农业生产政策、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活动等都必须遵循 WTO的有关规则进行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分析加入 WTO对我国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对策,扬长避短,争取把对我国农业的冲击降低到最低点。 一、加入 WTO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加入 WTO后,我国既要承担缔约国的义务,也可享受缔约国应有的权利,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会带有许多机遇。( 1)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享受 WTO现有成员已经享有的好处,取得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减少歧视性待…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菁 《商业研究》2001,(8):65-66
融资难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信贷管理方法,完善融资保障机制,拓展直接融资空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优劣势并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沿着合理的路径,中小企业将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实际情况,就"营改增"将对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进行了相关探讨,并针对建筑业"营改增"的推进方式及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