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高建昆 《黑河学刊》2011,(2):104-105
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和提升教育效益为目标,探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应以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属性的价值关系为前提,把评价教育工作者教育绩效和大学生自评发展状况两者有效结合,是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新著《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创新的一个缩影与经典例证。作者秉持"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的学术创新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体系思想从国际分工体系的主导者、分工规则和分工格局等维度考察国际分工体系,并形成了对国际分工体系的演变与实质较为系统的阐释与分析,在理论层面有助于认识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演变、实质与当代变化,在实践层面有助于探索我国应对当代国际分工体系的挑战的策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在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体系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系统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以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再生产模式经历了从"高生育率、高死亡率"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人口转变过程。这一人口转变过程为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有利发展契机,即人口红利主要通过劳动力供给、储蓄率和人力资本三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只有从这三方面对人口红利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才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利用"刘易斯拐点"概念来简单判断我国劳动力供给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或片面强调由劳动人口增长快于消费人口所形成的第一人口红利,都是偏颇的,而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能成为调整人口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职业压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了造成教师过度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应明确提出“机会弱势群体”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对"物的因素"解读多而对"人的因素"解读少的现象。应明确提出"机会弱势群体"概念,以关注和提升"机会弱势群体"发展机会为基点和切点,可望为转变找到一个有实践基础且能凝聚社会大众的真正共识。  相似文献   
7.
人口变化过程对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影响备受关注。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讨论,而劳动力素质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卢卡斯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效劳动力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影响经济活动人口的因素,而且将劳动力素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考虑在内。应用有效劳动力模型分析1982~201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变化情况,并对2100年前有效劳动力的变动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经济活动人口在本世纪必然出现下降,但劳动力资源总体水平将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区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区域发展能力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提高发展能力,根本的问题就是提升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复合的执行力”和“坚定的意志力”。了解和把握这些要素,对干培养和提升人们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加快区域经济建设,必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和形成原因,从自我调整和社会学校外部支持两方面提出调整和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对提高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