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贸易是指国家(地区)间的商品交换或商品流通。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下,国际贸易便成为世界贸易。而对外贸易是指某个或某些国家(地区)的商品输出或输入,一国的输出贸易便是他国的输入贸易。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国的对外贸易又是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2.
战后,亚洲“四小”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和国际分工关系的发展引人注目。作为亚太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形成的历史还很短,但其对外贸易与国际分工地位呈现出跳跃式的变化,与美国的分工关系已从垂直型分工上升为初级形式的制成品水平型分工,而且这种水平型分工正向更高级阶段过渡。在50年代,亚洲“四小”对美贸易地位无足轻重。1955年,东盟国家对美出口占亚太地区对美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亚洲“四小”占不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涵义所谓国际分工就是超越国家界限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由互不依赖的不同生产领域之间的交换产生的。它是商品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深入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出现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外贸易是澳大利亚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澳大利亚对外贸易出现两个主要的变化。即贸易重心由欧洲东移亚太地区趋势的深化和贸易差额由经常顺差转为逆差。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后澳大利亚内外经济政策的变化并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以影响。这两大变化的表现究竟怎样?其原因性质与影响又如何?本文将阐析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 战后,亚太国家和地区的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四小龙”及东盟国家(新加坡除外,下同)与美国之间贸易和国际分工有了巨大发展,已经成为范围广泛的环太平洋国际经济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发展进一步加深了环太平洋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的产业结构,战后初期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近年来,农业在其中的比重下降,矿业和服务业则有明显的上升。澳农矿业具有资本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的特点,农矿产品的出口占澳国内总产值的16%,占澳出口总收入的80%。在澳最大的20家公司中,资源开发型公司就占14家。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的性质和特点一、性质任何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是阶级的政策。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体现该国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是统治阶级实现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它的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具有对外政策的属性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中澳经贸合作的简要回顾及存在问题对于中国和澳大利亚来说,加强合作既是保证亚太地区良好发展的要求,又是亚太地区发展趋势所必然导致的结果。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进程将会使包括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成员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国际价值的形成一、商品的国际价值的意义商品的价值体现它所包含的社会劳动。一国某项商品的价值,即国民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下中澳双边贸易关系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阐析了中澳双边贸易的加快发展及其缘由,并指出当前还存在着影响两国贸易关系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针对上述情况,对进一步增强双边贸易关系提出建议,以期有益于巩固和加深中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