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6篇
水利工程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在分析了影响汛前和汛后潼关高程变化值的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改进BP网络模型对非特征汛期和汛期潼关高程的变化值进行了计算。计算中不采用潼关的绝对高程,而用高程的变化量作为网络的较出物正量,从而减少计算误差,同时又能客观地考虑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改进后的BP模型学习时间短,精度满足要求。用该模型计算的潼关高程变化趋势与实际水库调度运行中的高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结合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的实际情况,对小浪底库区形成异重流的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发展预测,为促使小浪底水库异重流现象形成,增强近坝区泥沙淤积铺盖和防渗,针对三门峡水库汛期洪水调度规律与小浪底库区异重流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根据设计,通过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实时洪水调度,三门峡水库洪水期间净排沙0.40亿t,三门峡出库流量大于1950m^3/s的洪水过程较入库延长12h;出库洪峰流量较入库增大140m^3/s;出库含沙量峰值较入库增加60kg/m^3;出库含沙量大于240kg/m^3的高含沙洪水过程较入库延长14h,为小浪底库区泥沙输送、异重流形成和天然泥沙淤积铺盖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为利用上库科学调度,人工影响下库异重流产生、运行,并保持其长期有效库容提供了经验。2001年8月下旬,小浪底水库近坝段达到了理想的淤积厚度,坝前淤积高程接近176m,超过排沙洞进口底坎高程,同水位条件大坝渗漏量减少30%,防渗效果显。  相似文献   
3.
黄河2007年汛前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2007年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水调沙取得了下游河槽全线冲刷、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调水调沙前的3 500 m3/s增大到3 630 m3/s和人工塑造异重流成功等良好效果。取得的主要收获有:①进一步积累了人工塑造异重流的经验;②加深了对下游河道水沙演进规律的认识;③为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原型观测数据;④再次证明调水调沙作为扩大下游河道排洪能力、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之一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张金良 《致富之友》2003,(12):39-40
桥西镇把扶贫丌发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扶贫丌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扶贫目标考核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干部职工与贫困户一帮一结成对子,全镇共有49名干部结对子100户。根据该镇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6.
7.
自2004年开始,黄委在小浪底水库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塑造异重流排沙的原型试验,取得了宝贵的原始资料。2006年6月调水调沙运行后期,黄委防汛调度部门面对复杂的条件,利用多库联合调度和水流衔接技术,优化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3座水库的调度运行,最终在小浪底成功塑造了人工异重流并排沙出库。此次异重流的排沙比为历次人工异重流的最大值,实际观测到的异重流过程有其独特的特点,证明了调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某一赋含地下水的顺层岩质边坡三维模型,基于Finn动孔压增长模型,对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规律作了流固耦合分析,并就地下水对边坡塑性区分布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含地下水边坡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放大系数和坡顶加速度均大于无水边坡,地下水位升高时,PGA放大系数和坡顶加速度呈波动变化,当边坡土体处于完全饱和状态时,两者均明显增大;坡脚加速度随水位变化也呈波动状态,当边坡土体处于完全饱和状态时,同样明显增大;含地下水边坡的PGA放大系数等值线比不含地下水时的曲线分布更为杂乱,规律性较差,但仍具有明显的加速度垂直放大效应和临空面放大效应;表面风化层的塑性区随水位升高,其拉剪共同作用破坏单元逐渐增加,表面边坡的破坏效应逐渐增大。综合加速度、坡顶位移和塑性区分布来看,地下水对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不利。  相似文献   
9.
有压输沙管道脉动压强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壁面脉动压强是工程上重要的研究对象,脉动强度直接影响泄洪排沙洞、输水隧洞(管道)等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为研究不同含沙浓度对壁面脉动压强特性的影响,以黄河细沙(d50=107μm)为研究对象,在直径80 mm的水平管道中进行模型试验,测量出每种工况下的流量、含沙浓度和脉动压强。采用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多方面分析,并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研究了脉动压强的功率谱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时均压强的沿程幅值和瞬时峰值压强均随含沙浓度增加而增大,相对脉动强度随着含沙浓度增大总趋势是减小的;脉动压强概率密度为脉动压强均值接近于零的正太分布,随着含沙浓度增加分布形态从瘦高型发展成矮胖型,压强振幅变大;脉动压强功率谱密度中低频分量随着含沙浓度变大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但当前阶段的黄河治理与保护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需要从战略角度进行思考和逐步推进。通过系统分析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泥沙淤积控制、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要求,按照"点线面结合""五水同治"总体思路,提出重点补齐防洪与水沙调控薄弱环节、加强干支流水环境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实施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全面综合治理等举措,形成保护水资源、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治理水灾害、强化水监管的水战略总体布局和战略格局,并制定流域协同管理的体制机制框架,以维持黄河生态健康,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