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篇
水利工程   3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对均质滤料直接过滤过程的模拟计算 ,分析、讨论了滤池出水浊度指标、滤池的生产能力与滤层设计、操作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滤池运行的优化和改造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WASP6水质模型在渭河流域水环境容量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WASP6水质模型应用于渭河流域陕西片,分析流域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并采用模型试错法模拟计算渭河陕西段水环境容量,并对比分析节水增流前后水质变化,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节水增流减污的水污染控制方案,为渭河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砷的水质标准修订看美国饮用水立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晓昌 《给水排水》2001,27(9):25-27
从健康风险评价、可行性分析投资与效益分析等方面 ,详细介绍了美国在饮用水立法中对砷的水质标准的修订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东江原水高锰酸钾预氧化除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建锋  王晓昌 《给水排水》2007,33(5):139-141
通过分析东江东莞段的水质特征,并结合沿东江各水厂的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去除水中的锰.在系统进行静态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生产试运行.水厂近一年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东江东莞段水体中的锰,同时还可以强化现有常规处理流程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广华  王晓昌  金鹏康 《给水排水》2007,33(11):143-145
通过显微摄像仪对絮凝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混凝pH为7~8,在低投药量时,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是主要的混凝机理,在高投药量条件下,则是卷扫絮凝起主导作用.絮凝体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都随搅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在pH=7和以PAC作为混凝剂的条件下,形成的絮凝体最大粒径为0.45 mm,对应的分形维数约为1.68.随着投药量的增大,絮凝体分形维数的变化较小,但絮凝体平均粒径显著增加.当投药量过高时,网扫絮凝作用下的絮体结构松散,抗剪切能力差,絮凝体分形维数略有下降(1.60),但絮凝体平均粒径减小明显,降至0.25 mm左右.  相似文献   
6.
膜的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锦  王晓昌  石诚 《给水排水》2000,26(9):78-80
膜的污染问题大体可分为沉淀污染、吸附污染、生物污染。对各自形成的机理或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类及处理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城市生活污水为对象,通过长期取样和试验分析,研究了水中SS,COD,BOD,总磷,总氮等代表性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分布规律。以0.45μm作为溶解物和悬浮物界限尺寸的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生活污水中的SS,约65%的COD,60%的BOD,50%的磷和20%的氮均以悬浮物的形态存在,这部分污染物很容易通过沉淀或混凝沉淀的方法有效去除。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评价方法和污染物分类及处理性评价模式图有助于污水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美国现行饮用水水质标准是在《1996年安全饮用水法修正案》的框架内制定的,根据其要求,为每种污染物制定了污染物最大浓度目标值(MCLGs)和污染物最大浓度值(MCLs),由于两者的目的不同,制定方法也有所不同。从内容上,该标准分为一级标准(NPDWRs)和二级标准(NSDWRs)。一级标准为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公用给水系统;二级标准为非强制性标准,用于控制水中对美容或感官有影响的污染物浓度。此外,还对其他相关的水质标准、法规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陕北沟壑区雨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与坡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控制城市雨水管道淤积,<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给出了雨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小设计坡度,而规范中的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小设计坡度是根据典型雨水管道中泥沙特性而确定的经验值.通过对陕北沟壑区雨水管道泥沙特征及沟壑区的地形特点的分析,利用排水管道泥沙运动方程,给出了陕北沟壑区雨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小设计坡度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生物造粒流化床中造粒颗粒的形态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造粒流化床是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的扩展.利用显微摄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微生物固定技术,对沿流化床不同高度处所采集的造粒颗粒污泥进行了形态学和微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造粒颗粒污泥球形度较好,自下而上存在粒径变小且球形度降低的趋势;流化床底部的颗粒污泥中杆菌占据优势,顶部的颗粒污泥中球菌占据优势,显示着微生物群落沿床高的一种转变;对于单个颗粒污泥,杆菌多聚于颗粒表面及外层,球菌多聚于颗粒内部及里层;认为在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中存在着好氧/缺氧/厌氧区域,可以起到降解有机物和脱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