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邮电经济   17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在实施邮区中心局体制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问题,分设营投局和邮件中心处理局的问题,经济利益问题,人员的妥善安排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报刊发行业务处理规则》分析以及对广州市发报刊局的调研,总结了现行操作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发报刊工作。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关于改进发报刊操作方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报刊发行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李少洪自1950年党和国家决定将报刊发行任务交邮政部门承担,实行“邮发合一”体制以来,邮政部门充分利用服务网点遍布城乡,联系群众广泛、传递准确快捷等特点,每年把9000多种邮发报刊传送到每个读者手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相似文献   
4.
报刊发行是我们经营了40多年的传统业务,虽然多年来一直亏损经营,但邮电部门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发行业务作为一项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光荣政治任务来完成。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自办发行”之风再起,而且自办口实变换,来势较猛。据了解,某省占90%以上的发行数量和业务收入的报纸都实行自办。其他省市同样出现类似情况或公开提出二渠道发行。这种态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1996年1月16日,《广州日报》以头版头条登载,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同意,国家新…  相似文献   
5.
章对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异同及其不同的发展规律作了探讨,并对邮政的发展速度低于电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不宜用电信的发展规律一成不变地来要求邮政,否则会欲速而不达。  相似文献   
6.
邮政通信具有悠久的历史。广东邮政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离不开邮政,邮政离不开社会。邮政通信将永远存在,遍布各地。我省地处沿海,毗邻港澳,是历史上对外交往较早的省份之一。解放后,我省的邮政通信获得了新生。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邮政通信的发展却一直比较缓慢,邮政通信不能满足社会用邮需求的矛盾相当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0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在广大邮政干部职工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本期发表的李少洪同志专稿,提出了当前邮政发展的重大问题,十分精辟和深刻。文章虽是对广东邮政经营状况的分析,但涉及的内容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特别在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以后,各地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对邮政通信的需求也将日趋紧迫,其它地区迟早会进入到广东今天的状况。对领导部门来说,考虑邮政的超前发展,广东是最好的“桥头堡”。广东邮政发展受阻,对全国邮政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因此,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内容丰富、充实,发人深思,本刊决定破例一次刊出,以供读者完整阅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邮发合一”以来,通过生产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基本上形成了按制签、贴签、写袋牌,然后按袋牌发报纸的作业处理程序。并列入了现行的《报刊发行业务处理规则》中,要求每个标签不论是整数或尾数,都必须清楚地填写(或微机打印)接收局名、报刊代号、报刊名称、份数、寄达局名等,并规定以此标签作为报刊分发、运输等环节之间交接的依据。无可否认,这种方式对确保整个报刊发行生产的正常运行和发行质量,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邮发报刊种类的增加,尤其是一些发行数量大的报刊,每个订销局或直封点,少则制标签几个,多则几…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对手也有可能是联合的伙伴,邮政长期处于独家经营,凡事自成系统,联合观念非常淡薄,这是计划经济长期影响下的自我封闭,报刊发行离开邮发自办日益增多;特快专递面对数十家甚至近百家中外强劲对手的竞争,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广告商函单枪匹马,发展缓慢,代办电信业务;代缴话费等随着邮电分营不但未能巩固,但主观上没有把联合战略定位好,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今天,如果仍不能尽快改变现状,那么势必使邮政面对更多的对手,进而业务被分流。收入下降,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0.
详细揭示了当前邮政业务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包括邮政内部问题和外部环境,针对这些矛盾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