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3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8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危机后东亚各国银行国有化及其股权调整 在东亚国家以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政府通过直接信贷等手段向优先部门提供优惠贷款,国有银行成为东亚各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1).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经过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经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由于合作共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外开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外汇管理政策也各有不同。深入分析研究“一带一路”共建及沿线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3.
◆强劲的经济表现,待释放的升值压力,对升值恐惧的减弱,支撑人民币汇率在2007年将继续走强,升值幅度将超过4%。商务部研究院一份报告引起的汇率风波,并不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对外开放模式亟须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账户分析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存在较为严重的效益低下问题,直接原因是对外资产负债结构扭曲,深层次原因在于对外开放方式和路径选择,在新的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下传统对外开放模式亟须转变,以完成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由储蓄者和存款者向投资者和银行家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1月3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再次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2。这是继全球金融海啸之后,美国欲再次以其他国家的美元资产为人质,让全世界为其债务买单。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看清美国的真实意图,并采取合适的政策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高利率、高利差削弱了我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也是货币金融领域乱象发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进行海外投资,可以缓和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失衡程度。从长远看,服从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投资是其立足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丁志杰 《中国外汇》2008,(10):18-19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许多之前掩盖在瑰丽外表下的金融黑洞一一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巨擘轰然崩塌,最让人担忧的是风暴何时偃旗息鼓。在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投资者犹如惊弓之鸟.商品市场自然难以置身事外。 实际上.在危机深化的大部分时间里,商品价格是得到提振的.一方面源于消费等基本面因素的支持;一方面得益于资金安全性需求的增强;此外.为改善流动性而注入各金融机构的大笔资金,及美联储没有上限的资金扶持计划.不可避免地削弱本已疲软的美元信用,却为商品价格提供了支撑。因此,全球商品市场在今年3月前一直保持强势。 从3月初开始,商品市场出现了一波深幅回调:从3月17日至3月20日.短短四天时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高台跳水。石油、黄金和其他主要商品创下了半个世纪来最大的一周跌幅;商品价格指数从416狂降至380,跌幅达8.65%。商品市场已呈现出疲软趋势,市场悲观情绪相继出现。 目前.虽然商品市场价格下趺的趋势得到遏制,但是一旦投机客抽资撤离,商品价格可能还将继续下跌,只不过是什么时候发生而已。 希望通过本专题综合分析商品市场此次暴跌的背景,原因、资金流向及趋势等,能为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外汇储备规模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控,学术界就如何化解储备失控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从外汇储备来源的结构性变化入手,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全球资本流入浪潮两个方面分析原因,指出新增外汇储备中存在一定的水分,并据此提出系统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