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6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英美两国的公司治理特别是在公司财务监控、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安然事件发生后,英美两国相继修订完善了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并扩大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明确了审计委员会的运作程序,审计委员会的地位愈加突显。学习借鉴英美两国关于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法律要求,对于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强化公司治理、防范控制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法律要求2002年7月30日,美国国会发布的《萨…  相似文献   
2.
2001年12月13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所属公共部门委员会(PSC)又发布5项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使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达到门项,离 2002年完成20项核心会计准则的制定仅一步之遥。 新发布的5项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是:(1)租赁:规定了出租方  相似文献   
3.
2001年12月,国际上七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包括安达信、安永、毕马威、普华)继去年发布《2000公认会计原则——53个国家的会计规则调查》后,又发布了《2001公认会计原则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与会计准则有关的80个指标的调查,《报告》将全球62个国家2001年12月31日前有效的会计准则与现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即先前的IAS)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自2000年报告发布以后各个国家的变化及所取得的进步。该《报告》分析表明,中国会计准则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国际会计准则仍有不少差距。《报告》显示,与2000…  相似文献   
4.
乔元芳 《上海会计》2011,(7):I0001-I0001,72
目标1.本准则的目标是明确在主体控制一个或多个其他主体情况下编制和列报合并财务报表应遵循的原则。目标的实现2.为了实现第1段规定的目标,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会计管理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各项会计管理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的会计管理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会计学会于2001年7月10日假座云峰剧院举行2000年度年会暨学术报告会。出席代表近一千人。会议由副会长鲍友德同志主持。会长顾树桢同志致开幕词。顾会长在谈到当前经济形势和学会任务时说: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社联领导在学会干部学习班上所作的指示和“依法治会、按章办会、学术立会、智力兴会”的要求,团结广大的会计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23日至24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所属准则咨询委员会SAC在伦敦召开了改组后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SAC的地位与运作、IASB常设解释委员会的管理及运作程序的修改建议、IASB准则前言修改稿和IASB初始技术议程的主题以及优先次序等问题。接着,IASB于25日到27日也在伦敦召开会议,会议同意了初始技术议程及各项目的优先次序,同意IASB准则公告前言修改稿还须进行投票,讨论了企业合并、国际会计准则的首次应用、现有国际会计准则的改进、基于股份的支付等项目的一些特定问…  相似文献   
8.
目标1.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目标,是规定在共同控制安排(即合营安排)中拥有利益的主体编制财务报告原则。  相似文献   
9.
10.
资产是会计对象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会计要素中处于中心地位,是现代会计学和会计准则中的基本概念之一.虽然人们已经对资产的本质和特征达成了初步共识,但在会计理论发展史上,达成对资产概念的初步共识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的.资产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四个不同的阶段:一“未消逝成本”观1940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W.A.Paton)和利特尔顿(A.C.Littleton)在他们的名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提出了资产是“未消逝的成本”的观点.在早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中,这种观点的影响是很大的.“未消逝成本”观显然是以历史成本模式为基点的,而且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这种观点紧紧抓住了资产的取得一般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