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28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0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如果问你一个问题,世界上存在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企业吗?或许你的回答是否定的,传承一千年的企业是让中国人无法想象的。我们有追溯自己家族历史的传统,也确实有很多古老的家族,其中最有名的应属孔子家族,传到现在已经第80代了,但这是家族,与家族企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其实并没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虽然历史上的一些如日升昌等票号的老字号延续了近百年,但基本后几十年也只是象征意义大于经营意义了,但在  相似文献   
2.
段俊平 《华商》2012,(9):76-77
孔颜之乐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积极幸福观对我们企业的幸福管理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如果让员工拥有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超然气质和包容豁达的知足心态,无疑这个企业是幸福企业,这个企业的员工是幸福员工。  相似文献   
3.
段俊平 《化工管理》2013,(21):111-111
管理的实质就是修己和安人,管理者自己一定要正人先正己,加强自身修养非常重要,一个管理者一定要用自身的言行给员工树立一个做人和做事的典范,这样才能树立威信,才能有安人的资本,管理学上叫自我管理。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就对自己提出了长达十条的自我管理的标准,诸如勤奋、节俭、诚信、谦逊及宽容等,李嘉诚谈到宽容时,他深有感触,他说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领导者的宽容,而宽容又取决于领导者的素质修养。做人要宽容一点,要允许别人犯错误。尤其是做老板的,如果能宽恕下属的一些小错误,下属往往会加倍努力,想做得更好,并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的潜力。企业家的胸襟决定了企业家能够走多远,除了  相似文献   
4.
企业管理的实践中,用什么人和用好什么人无疑是每个企业家最大的困惑,有些人有才,但德却一般,有些人有德,才能却很平庸。管理书上告诉企业家要优先选有德的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关键时候,你却对有德无能的员工很失望,因为有些工作只要才能就行,跟德没多大关系。其实在一个企业中,各种人都需要,关键是你有没有好的文化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段俊平 《化工管理》2013,(13):110-111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文化讲究的是刚柔相继的管理之道,在刚柔的关系中;老子崇尚以“柔”克刚,老子在以水和金论述刚柔的关系时曾说;  相似文献   
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员工援助计划(EAP)在中国的发展,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怎样的个人素质,这个话题被讨论了很久,我们深入研究,不难发现成功的企业家其实都具备两个共性的素质,这就是仁心与慧思。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虽然有其保守消极的一面,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被动的出世情绪,但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让人无所作为,它的真正涵义是管理要达到"道"的层面,管理国家或一个组织要从细微处,容易处着手,一定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凡事要舍末求本,要去伪存真,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健所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段俊平 《华商》2012,(12):82-83
要想管得少,就耍合理的授权,企业家学会授权的管理艺术对管好你的企业至关重要,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授权的管理艺术不是西方管理学的独创,而是中国化管理哲学思想的实践产物,学会中国化哲学思想,我们就会建立一套影响世界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管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是执政的最高境界。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遵循大千世界和自然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在管理与约束人的行为上要收放自如,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