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相对处于劣势,总体产出效率较低,产业结构存在偏差,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辐射能力弱,区域内部收入差距大,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代价高,呈现出典型的低质量增长特征。虽然西部大开发10年来,西部地区在部分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上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这种低质量的增长模式目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4.
我国近年来密集推出的区域规划:特征、问题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规划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重产业选择和基础设施建设、轻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治理,重城市规模扩张、轻空间结构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重政府调控、轻市场和企业作用等问题。未来区域规划要把握战略性、引导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基本取向,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同步协调;强化空间格局,弱化产业选择;强调政府引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强调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注重各规划间的有效衔接与协调。  相似文献   
5.
<正> 资本经营是一种通过对资本的使用价值的运用,包括直接对资本的消费和利用资本的各种形态变化,为实现资本盈利的最大化而开展的投资与经营活动。资本经营是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其运作形式主要有企业并购、企业重组、企业托管、企业租赁、产权拍卖、参股和控股及转让和购买专利等形式。另外,破产也是资本运作的一种形式,是企业在无奈中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一种有效的资本经营形式。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走向呈新特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延续;主体功能区战略开始启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化进程相对放缓,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破除。未来区域发展格局走向将实现五个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外需拉动向内需和技术创新共同拉动转变;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向地方政府自下而上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区域发展动力由优惠政策外生驱动向制度创新内生驱动转变;区域会更开放,联系更紧密;地方性区域规划会陆续推出,但是效应会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7.
董继红  叶思晖 《技术经济》2020,39(8):191-200
按学历、技能设置的落户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不同人力资本禀赋劳动力的流动性差异,这种流动性差异深刻的影响着人力资本的区域间分布和现代部门产业的空间格局,从而为解释地区收入差距的形成与扩大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户籍门槛变量引入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在不同水平的户籍门槛、贸易成本、人力资本份额下,不同技能劳动力的空间选择及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与供给效应的彼此强化使得低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在同一区域聚集,但因技能而设置的户籍门槛作为分散力阻碍了低技能劳动力的空间聚集过程。伴随区域一体化推进,贸易成本不断降低,高技能劳动力将在发达地区高度集聚,而如果户籍门槛保持不变,低技能劳动力将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区域。高技能劳动力的地理集中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降低贸易成本能够有效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而降低户籍门槛或提高人力资本份额均使地区差距变得更大。本文进一步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劳动力回流现象、人力资本的迁移趋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地区收入差距的收敛和发散趋势,发现经验数据与理论命题的结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