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选用三个方面九个分指标构造衡量制度变革的制度变量,运用误差修正机制(VEC)模型以及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制度变革与发展开放型经济之间的关系。对重庆市的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在短期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促进作用,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无论长短期都尚未具备拉动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同时,制度变革对重庆市外贸的影响力大大高于对外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各地区金融市场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章从空间分析的角度考察影响中国各地区(包括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来实证分析各地区金融市场化进程对减少贫困和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了这种影响是存在空间效应的.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需要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通过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来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从而达到为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06-2010年2 578个县(市)的大样本数据,从区域角度对我国金融排斥状况进行了全景式考察,分析了金融排斥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效应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东部地区金融排斥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则呈上升趋势,金融资源使用效用性的非均衡发展是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2)金融排斥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金融排斥并非随当地经济增长而必然减少;(3)我国金融排斥逐渐呈现出由"设施缺乏指向"转为"机制缺乏指向"、由"个体特征指向"转为"区域禀赋指向"以及农业产业链前端受金融排斥加重三大特征.文章不仅提供了来自大样本的"中国证据",而且为决策部门综合动态把握金融排斥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文章通过对我国与西方国家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比较,分析出股东与管理者利益冲突的区别以及相应的治理机制的不同之处,为我国引进与借鉴国外的公司治理制度提供理论参考,防止僵化地照搬国外的公司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以及是否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区域创新环境。只有具有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通过运用2009年全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泊松分布技术模型,分析代表区域创新环境的重要指标——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行为的理论阐释,采用市场化指数来刻画我国经济转型的制度变迁过程,文章对中国经济转型期(1991~2005年)商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讨论了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变动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银行在提高资本金占比的同时会增加高风险资产的占比,资本提高对银行风险行为有明显的逆向激励作用;(2)市场化指数与商业银行资本变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强化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追逐行为;(3)在资本充足率监管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的情况下,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对商业银行资本的提高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政府支出、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整体上,政府支出显著的促进了企业的投资,而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于企业投资则存在"挤出"效应,但是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企业投资的效率;在东部地区,影响程度较基于全国的检验结果更显著;中部地区的政府支出和金融发展促进了企业投资,但其效率较低;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与政府支出并未显著影响企业投资;非东部地区的地方国企在对外开放中投资增加更为显著,而民营企业在投资机会的把握上体现了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企业市场化、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其潜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制度变迁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各省市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尝试将制度因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动态 Panel Data 估计方法,本文对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包括人力资本和制度差异的扩展索罗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控制了地区间制度差异后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康继军  侯雪琨 《技术经济》2011,30(3):1-6,116
研究了1998—200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数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考虑到区域变量间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普通面板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提出落后地区政府应加大本地区对科研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改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