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以欧美国家为例,通过建立制度环境、地方影响和第二住宅政策分析框架来说明第二住宅是在特定制度环境下的产物,并针对第二住宅的不同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政策,指出借鉴欧美国家的第二住宅政策必须要考虑制度环境的差异,以及地方影响程度的差异和政策作用机制。文章还分析了中国的制度环境和第二住宅的地方影响,以及现有政策的演变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户口、迁移与居住分异——以武汉为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程度很低.转型期间快速的城市化和住房的市场化导致了大量人口的迁移迁居,使原来相对均质的单位社区转变为多元的、异质的城市空间,各种新型社区如破旧的移民社区和富有的门禁社区也都应运而生.城市的居住分异日益明显,居住区位也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根据武汉市2000年人口普查0.1%按户抽样数据,将市区人口分为市内未迁居居民、市内迁居居民、市外永久移民和市外暂时移民,从户口、迁移迁居和居住的关系分析不同人群在城市中的居住区位及分异状况.与西方城市相比,武汉市区目前的居住分异和隔离程度不高,但各分区的居住隔离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特定人群在城市某些区位的分畀隔离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各类人群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立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此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家外有宅:北京市家庭多套住宅的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成栋  黄友琴 《经济地理》2011,31(3):396-403
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家庭从计划经济时期以租赁公房为主转变成了多样化的住房来源和产权,并且出现了较高比例的拥有多套住宅。在理论上用地方效用互补和空间扩散规律来解释多套住宅的空间关系,并按照第二住宅持有目的分为投资型、休闲度假型、安置亲属型、便利型和市场障碍型,分析了不同类别第二住宅和首要居所的空间关系。然后以北京为例,运用2009年北京市家庭住房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实证分析,发现多套住宅的持有目的、使用状态、房屋特征和社区类别的差异明显,符合地方效用互补规律;多套住宅的空间关系符合距离衰减、等级扩散和关系网络扩散规律。首要居所和第二住宅的区位组合以同城为主,距离越远,频率衰减;存在目的地城市的等级扩散,亲情网络和组织网络也有助于空间扩散。不同类型的第二住宅在区位、距离、交通方式有明显差异。多套住房消费和投资作为"现代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与西方无根本不同,但是中国特有的住房体系、住房文化和税收政策是其成因,空间模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成为中国的快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社区物理环境和养老服务的可得性是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核心部分。基于居住环境的内涵和数据的可得性,利用我国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追踪调查数据,从住房状况、居住安排、邻里关系、社区设施和养老服务方面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发现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地区间和城市间差异明显。中国城市老年人住房消费数量、住房设施齐全度、住房自有率、老人独居比例呈增加趋势;社区设施可得性提高,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并采用聚类方法发现城市老年人宜居环境的梯度差异的空间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收入和地方财政支出有关。最后提出了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自有多套住宅家庭的空间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住宅古已有之,而在当代中国出现了规模逐步扩大的趋势。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家庭住房来源和产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租赁公房为主转变成了多样化的住房来源和产权,并且出现了拥有多套住宅的现象。地理因素影响第二住宅的获得。运用2005年CGSS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自有多套住宅家庭的地理特征,直辖市和省会市辖区自有多套住宅城市家庭比重低于其他城市,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下的城市比其他城市自有多套住宅比例高,一线、二线城市低于四线城市。将城市居民分为本地市民、城镇移民、农村移民家庭和其他,本地市民家庭和全体城市家庭地理特征一致,城镇移民家庭和农村移民家庭空间模式有所不同,并且本地市民比移民更可能自有多套住宅。运用LOGIT模型在控制了家庭收入、移民类型等社会经济特征之后,城市行政等级和人口规模、市场等级等地理因素依然是影响全体城市家庭和本地市民家庭自有多套住宅的重要因素。它实际上表示的是地方住房市场,特别是房价和低价住房资源可得性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