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农业产业链主体协调的现状与整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链各主体之间的协调程度关系到整个产业链沟通的效率和价值的提升,而只有高效率、高价值的农业产业链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在深入分析中国农业产业链主体之间协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问题所在,并以三大主体间高效率、高质量的协调为目的,提出农业科技下乡、提高农科成果转化率;在企业和农户之间通过新型农业经济组织进行沟通等建议,可以为农业产业链主体间有效沟通的实现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基础和必然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构建包含6项一级指标、25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相对发展率、耦合协调模型等对2006—2016年沿海地区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期内沿海各地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市区加速特征十分明显,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平最高,环渤海经济区其次,华南沿海地区相对较低的分布态势;各地一级指标间耦合协调程度并不理想,在协调大类上都未脱离失调衰退类的范畴。[结论] 2006—2016年沿海地区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总体耦合协调性欠佳,农业生态环保成为农业发展中较为明显的短板。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涵盖7个方面23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约束沿海地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体制进行判定。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农业科技研发及推广机制、农业投入机制、农业产业化机制、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存在的各种问题,约束了目前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转化,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以期为沿海地区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4.
论文采用1997~2008年山东省及我国渔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以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山东省渔业生产效率及其构成的变动趋势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渔业生产虽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但仍存在着技术效率低下、粗放式经营等问题。论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山东省渔业生产效率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渔业是渔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有着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扩大化、经营手段现代化、经营过程长期化、经营目标多元化的特征。综合考虑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现代渔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可由涵盖渔业投入水平、渔业产出水平、渔业产业化水平等8个方面一级指标以及32项二级指标构建而成,其综合全面、客观可行、容易操作,能为准确、合理的对我国现代渔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测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含义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和描述,接下来将沿海11个省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本着整体性、综合性等原则,构建涵盖8个方面32项指标的评价体系。本文运用多种数学方法综合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对沿海地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并对各省市区的发展水平进行排序比较。通过具体分析各地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以期为沿海地区农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所说的农业产业链其实质是一种与农产品初级加工有密切联系的产业群之间的供需关系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为农业生产做准备的科研、农资等前期产业部门,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等中间产业部门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1978—2009年沿海11省市区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以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及其构成的变动趋势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在时序演进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较明显,但属于技术诱导型增长模式,技术效率低下、粗放式经营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民组织化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内部推动力,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外部拉动力,只有将这两种力量有机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本着要素整合、因地制宜、公平合理等基本原则,构建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联动发展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培育新型农民组织化形式等推进这种联动发展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胶州市农村调研获得数据的分析,试图从微观层面考察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农户的兼业程度,二兼户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于纯农户和一兼户;农户兼业主要通过劳动力水平及利用状况、耕地占有和利用状况以及农用物资投入强度等途径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确立适度规模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农户分工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