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需求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取决于资源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取决于需求结构,而需求结构取决于收入水平。区域间相近的收入水平导致各区域内的需求结构具有相似性,这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提供了可能,政府的非市场化行为使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政府的非市场化行为限制了区域外的需求和供给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迫使区域内需求结构被动地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也只能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偷生。  相似文献   
2.
任太增 《生产力研究》2005,3(8):21-22,193
在收入分配变迁原因的理论依据上,我国存在着从所有制理论和价值理论出发解释收入分配变迁的两种理论,我们分别称之为收入分配变迁的所有制理论和收入分配变迁的价值理论。本文认为,收入分配变迁的所有制理论,只能说明我国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理论为什么必须按某一路径变迁,却无法对这种变迁本身做出价值判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借助收入分配变迁的价值理论。如果说收入分配变迁的所有制理论旨在探求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理论变迁的客观必然性的话,收入分配变迁的价值理论则是对这种变迁做出好或坏的评价。收入分配变迁的价值理论和收入分配变迁的所有制理论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收入分配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3.
偏向城市的制度安排,在计划经济条件只是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固化,而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就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累积扩大的主要原因。对偏向城市的制度安排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农民的话语权,使城乡居民共同成为制度创新的主体,才有可能实现城乡利益关系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架构上分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核心层、产业创新支撑层、决策管理层、创新环境配套层等四个层次,承担资源集成功能、共性技术共享功能、知识产权服务功能、融资与推广服务功能、人才培训及服务功能。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具有主体多元、动态开放、系统耗散等基本特性,形成动力上划分为企业推动型、智力驱动型和政府支撑型三种类型,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意衍生模式和技能扩散模式的交互耦合运行实现产业协同创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运行保障上要在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协同、优势企业培育上发挥决策管理层的引导力,发挥区域财税、金融政策、技术创新政策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世纪之交,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由不明显到显著扩大,已有的统计资料和利用基尼系数加以分析均可以说明这一点。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机制市场化;行业垄断;产业结构调整;改革不配套,法制不健全。但应正确看待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既有其合理必然的一面,也存在不合理、不规范、非法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消除由这些因素所引起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待遇、文化生活状况、权益维护状况和子女教育等方面考察他们的生存现状,指出了导致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深层次体制原因--偏向城市的制度安排,着重强调了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探讨了制约农民工生存状态改善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任太增  殷燕 《经济论坛》2005,(21):48-49
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其主要稀缺资源是资本,若实行一揽子投资,则资本稀缺这一瓶颈无法突破,平衡增长是不可能的。投资只能有选择地在若干地区或部门进行,然后以这些地区发展所取得的外部经济带动其他地区发展。产业带是实现经济非均衡增长的重要途径,它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作为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8.
美国反垄断法规制方式的演变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反垄断法的规制方式经历了行为主义-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的演变过程。行为主义规制的重点是垄断行为,结构主义的规制重点是垄断状态。行为主义较为温和,结构主义则比较严厉。美国反垄断法规制方式的变化是与理论上和实践上反垄断的要求联系在一起的。行为主义与结构主义本身没有优劣之分,美国反垄断法规制方式的变化是垄断本身和反垄断要求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许多学者在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梯级产业转移的构想。但我国目前区域优势产业的现状表明,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并不具有人们想象中的比较优势。在我国,根据资源禀赋判定的地区优势与市场竞争形成的地区优势之间出现了矛盾。矛盾的原因在于,决定地区比较优势的因素除了各地区的要素禀赋外,地区制度环境的差别对地区比较优势有决定性影响;同时,要素的自由流动,使要素的丰缺程度对国内不同地区比较优势的影响度大为下降。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要取得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关键不是如何发挥其要素丰裕之所长,而是尽快弥补其制度环境之所短。  相似文献   
10.
金砖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正处于进一步的演变中,稳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演进过程中,中国、南非"利润侵蚀工资"的趋势十分明显,俄罗斯则表现为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印度居民份额之低、企业份额之高超乎想象。居民份额偏低、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居民份额没有出现明显的"U"型趋势是金砖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基本特征。发展中大国"U"型拐点迟迟没有出现,说明拐点是否出现不完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结果,可能与国家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政府的国民收入分配导向等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