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运用我国14家上市和50家未上市商业银行2000~2009年的数据探讨商业银行市场势力对效率的影响。分别测量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成本效率以及利润效率,结果发现与未上市商业银行相比,上市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市场势力和利润效率以及较低的成本效率。同时分别建立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分析市场势力对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我国特殊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市场势力与成本效率或利润效率之间均为线性关系;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会导致其成本效率显著下降和利润效率显著提升;在所有显著的变量中,信用风险对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影响都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中国城市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的制约因素时,不仅要关注行业技术特征及劳动复杂程度的异质性,也应当重视所有制的影响。本文在委托-代理框架下构造了理论模型,基于企业微观劳动力配置机制的视角,在考虑行业异质性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国有部门委托人约束不足与劳动人事制度引起劳动力流动性下降的作用机制,以及劳动力跨所有制流动不够通畅的形成原因。然后,基于CHIP(2013)微观调查数据的回归模型,检验并分析了行业技术特征和所有制性质对劳动力流动的不同影响,实证结论较稳健地支持了理论推断。本研究有两方面的政策含义:一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出资人和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而强化国有企业的委托人约束;二是以国有资本功能的分类界定为前提,加快制订和落实差异化的企业用工改制方案,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劳动人事制度。在健全国有资本监管体制、理顺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国有企业劳动力配置的持续优化,促进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我国117家商业银行2000-2012年的数据,采用两阶段法探讨非利息业务与银行效率的关系.第一阶段采用随机前沿法测量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第二阶段构建回归模型分析非利息业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普遍高于利润效率;银行效率测量中不考虑非利息业务产出导致银行效率明显低估;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近年来均有所提高.其次,非利息业务发展并未提高银行效率,反而显著降低银行效率.最后,本文将非利息业务拆分为佣金手续费业务和交易业务,发现佣金手续费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积极效应,而交易业务则带来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4.
5.
运用我国商业银行1995至2015年的数据分析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非利息业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促进非利息业务发展;而且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时间越长、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境外战略投资者派遣董事或高管,对非利息业务影响越大.其次,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佣金手续非业务有显著影响,而对交易业务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与非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非利息业务的影响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