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指导意见》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5月12日下午,分别来自马萨诸塞州和康涅狄克州的民主党议员Kerry和无党派议员Lieberman正式联合对外公布一再延迟推出的《国家能源法案》(又名“气候与能源法案”)的草案版本,这是继去年6月众院通过《能源投资与安全法案》后,历时1年左右后参院提出的姐妹法案,这标志着美国将重启受阻于金融危机而有所停滞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程序,如果参院提出的气候法案最终获得通过,然后与众院去年通过的法案进行合并,  相似文献   
3.
石油的定价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车轮王国",社会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石油,而中国则将成为下一个车轮大国,对石油的消费将呈现井喷之势。由此,两国的开车族都很关心油价的涨跌,油价的话题牵动全社会的神经。中国的司机们常常困惑,既然中国的油价已经和国际市场挂钩了,为何美国的油价还是比中国的便宜?为何中国的油价往往涨多跌少?美国的油价则又是如何变动?其实,在全世界,还真没有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油价水平是一样的。譬如,即便在欧洲境内,不同国家的油价也都各有差异。要真正追溯各国油价的构成,然后比较其高低,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无用功,因为其中的各种外在影响和决定因素实在太多太复杂,无法进行简单地盖棺定论。  相似文献   
4.
美国本轮预算案之争愈演愈烈,按照目前国会两党的协商进展,政府开支仅能维持到3月18日,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需要大幅削减预算支出。在此背景下,作为奥巴马政府绿色新政中年度预算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及其它相关的支出计划也受到杯葛,在奥巴马政府需要确保国会通过其他重点预算开支的前提下,可  相似文献   
5.
价格问题在很长时期里都是能源发展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能源价格走向值得关注。一般而言,能源价格走向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能源市场供求关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9月6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将对中国光伏生产商涉嫌倾销一事展开调查。这意味着在经过30多天台前幕后的博弈后,中国光伏企业最终还是没能避开这一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当然,目前欧盟只是接受了德国光伏企业反倾销的调查申请,  相似文献   
7.
李克强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环境污染的提问,坦言“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这实则点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关系的根本所在,那就是两者相得益彰。如果说发展经济,需“治大国如烹小鲜”,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被各种各样鱼龙混杂的信息包围着。作为论坛组织者,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理论和工具,建立完善的论坛信息制度,正确处理论坛所涉及的种种信息。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低碳发展方兴未艾,全社会低碳意识空前高涨,上至各国政要,下至普通民众,不论发展阶段和贫富,言必称"气候应对"与"低碳"。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困难时刻里,大众对于低碳依然热情不减。例如,在较早提出低碳发展的英国,尽管目前民众对于气候与低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问题正在逐步发酵,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动员和经济博弈,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性的影响,未来的发展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国际气候大会的挫折体现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过高预期和各国政策思维上的巨大鸿沟,其中,中美两国的态度和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