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7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39篇
经济学   30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37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17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TPR是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也被叫做直接式沟通教学法、完全生理反应理论等。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阅读教学中采用TPR的教学方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让课堂学习的内容不会非常平面化和单调,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倾向会得到更好的显现。利用TPR的理论,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阅读效率和体现阅读的功效,使得阅读学习变得更加可操作化、形象化,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就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2.
赵飞  王艳艳 《经济师》2014,(1):289-289
文章从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虚拟化终端管理优势分析入手,介绍了虚拟化终端管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环境进入到一个新时代——微媒体时代。这是人类社会主动适应当下快节奏生活方式,并将微博、微信、QQ等手机终端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微阵地,进而推送"碎片式"传播内容的时代。高校作为移动互联网使用的高发地以及社会中网络思想文化的聚集地,日益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表现形式并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目前在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高校正面临着主观重视不够、舆情预警、应急与疏导机制不健全及舆情引导队伍建设不合理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高校在主动建立官方微平台、加强舆情预警、应急与导控机制方面下大功夫,并在"大思政"格局指导下,将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舆情监管队伍作为最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不能忽视。预算管理以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常见弊端,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对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对预算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为公司预算管理提出比较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并对我国企业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80年代资本运营的观念逐步被人们接受并付诸实践以来,资产重组就一直是证券市场的主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资产重组事件日益增多,并不断升温。但是资产重组在我国毕竟属于新生事物,需要研究的同题很多。本文从资产重组的动机出发,对企业资产重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规范企业的资产重组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9.
林艳红  王艳艳  宋丽如  刘伟 《农家之友》2009,(20):163-163,162
本试验主要对肋状针杆藻的人工培养技术、肋状针杆藻的生长繁殖周期进行了研究。试验以阿哈水库水体为水样,从中分离、提纯肋状针杆藻,并在实验室进行人工培养,通过在不同浓度培养液下的培养,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及不同酸碱度对肋状针杆藻的生长、繁殖有重要影响,而且PH=7,对针杆藻的生长、繁殖更有利。  相似文献   
10.
国内法美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打着“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烙印,发展到了有专著探索、有理论支撑、有该学科建设的构想到建构,有一个逐渐壮大的学者研究队伍的学科。法之美不外乎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没有形式的美就会披上神秘主义的面纱,没有内容的美就容易掉进形式主义漩涡。而翻译之美也只有在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时,方能达到翻译的至上境界。从法美学的角度去探究法律翻译的规律和范式,将对建构法律翻译的体系和规则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