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频繁施压是影响中美贸易的重大问题,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为解释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2010年美国国会《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用Probit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强化了国会议员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议员所在州受到的美中贸易冲击、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影响了他们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倾向。整体来讲,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是利益集团、国会议员、选民等基于利益关系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引入产品质量变量到贸易模型中,可以推导出在市场均衡条件下出口产品质量决定于出口目的市场的质量偏好以及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本文基于理论模型首次提出"质量门槛"假说。通过构建产品质量指标,对中国出口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质量门槛"的存在以及对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出口目的国家人均GDP每升高1%,出口产品质量将提升0.14%,而出口目的国家的市场规模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作用不明显;高收入国家由于具有较高的质量偏好,因而产生较高的"质量门槛",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向高收入国家出口产品质量比向中低收入国家出口产品质量高26,5%。对产品分组的回归结果表明,"质量门槛"效应存在行业间差异,其中对高技术行业作用最明显,对初级行业、自然资源行业的作用最低。中国在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国内需求条件不利于产品质量提升的背景下,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对高收入国家的贸易,是提升中国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路径;而从基于经济效应的贸易政策角度讲,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并不一定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专业市场因其积聚效应和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功能,在经济发展中的表现和影响越来越重要。本文尝试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专业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2000年至2011年度的数据,得出我国专业市场的成交额与我国GDP增长之间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接着本文继续选取我国35个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数据选取2000年-2011年的专业市场的交易额和经济发展的指标即各城市GDP,采用面板模型分析专业市场的交易额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华出口贸易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表现了空间集聚的特点。实证分析2000—2011年美国各州对华出口贸易面板数据,结果显示不同的地理区位、经济发达程度、产业结构、人口集聚等因素对美国对华出口贸易的空间分布有着显著性影响。美国对华出口贸易的空间集聚现象不仅验证了新经济地理学的观点,而且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出口产品普遍被认为“价廉质次”,然而这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国出口贸易长期增长的实质。对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中国出口产品的相对单位价格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低价竞争是中国出口产品的一个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在逐年上升,其中高技术出口产品的质量竞争力较为明显,这说明中国出口产品并未陷入低质量产品的陷阱。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转型中,把握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特征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反映全球化水平的KOF指数,选取54个国家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全球化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化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存在"倒U型"关系。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从全球化中获得了更大的红利,这个结果从实证上解释了Bhagwati提出的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加反对全球化这一现象的原因。基于全球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应该进一步提高全球化水平、同时兼顾经济增长的国内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9.
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危机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会朝 《市场周刊》2000,(16):36-37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连攀升,让百姓叫苦不已,生活成本上升。而其中以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对物价的贡献率为主。这跟农产品价格的节节高涨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试图追本溯源,分析农产品价格上升的根源,选取了1995-2012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影响农产品零售价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农产品的零售价主要决定因素是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其他因素诸如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化对农产品价格影响不显著,这点也符合农产品作为必需品;其收入价格缺乏弹性的特性;国际食品市场价格也会对农产品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城镇人口的上升,反而会激发出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良,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与农产品价格的变化的方向相反;货币供应量代表了市场的流动性,流动性过高,会促对农产品价格上升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