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航天50年创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50年的辉煌历程。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一个经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航天事业。先后发射近百颗卫星和6艘飞船,将几十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有幸于1960年留学归国即投身于中国航天事业,参与和主持过研究所、院及航天部、航天总公司机关的工作,与广大航天战线的同志共同渡过了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仿制…  相似文献   
2.
缅怀小平丰功伟绩 坚持走产业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座谈会》旨在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铭记他13年前关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的深远意义,听了路甬祥、王大珩等同志的发言,我很受教育和启发,正如大家所指出:自中国共产常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0多年间,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社会系统工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使用“小康”概念,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杜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表明党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连续、稳定和成熟,体现党领导亿万人民从建国后的解放生产力社会革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生产力社会革命,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造生产力社会革命,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中国航天技术,是在我国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从事的航天事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的精神,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自身特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航天历经四十余载的拼搏奋斗,已发展成为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基本配套的,以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为主体的航天科学技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  相似文献   
7.
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使用“小康”概念,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表明党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连续、稳定和成熟,体现党领导亿万人民从建国后的解放生产力社会革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生产力社会革命,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造生产力社会革命,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刘纪原理事长在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及推进产业化合作高层论坛上就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及今后的任务进行了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座谈会>,旨在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铭记他13年前关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辉煌的中国航天科技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精辟地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建国后,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决策下,从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以原子弹和导弹为起点的核技术和航天技术,迅速地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