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对旅游市场、旅游企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和考验。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等多维视角,提出复苏和重振旅游业的对策建议,并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在产业升级新方向、新模式、新理念和新热点等方面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借助战略地图这一重要的管理学战略管理工具,以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为例,可绘制出包含目标愿景、利益相关者、内部流程、学习成长与财务税收等多个层面在内的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战略地图,建议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应高点定位、创新业态、生态优先、国际营销、精益服务、完善保障。  相似文献   
6.
双循环发展战略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世界各国旅游双循环发展存在着国内旅游强循环、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并重和国际旅游强循环三种类型。我国旅游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国内旅游强循环发展为特征,面临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旅游供给侧结构不合理、居民旅游消费观念相对保守等问题,未来应多措并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大循环,推动旅游便利化,有序引导国际旅游大循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70个重点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视为推动城市旅游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旅游化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化能够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并且其促进效应存在一年的政策预期。相较于中西部城市,旅游化对于东部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旅游化对于各等级城市共同富裕的政策促进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对低行政等级城市共同富裕的政策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旅游化可通过发挥产业收入效应、就业增收效应、美好生活效应和创新提质效应等提升各城市的共同富裕水平。  相似文献   
8.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中国特色旅游概念。中国作为首屈一指的旅游大国,拥有全球最大旅游市场,具有"双循环"联动发展的重要优势,但是当前我国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仍较为滞后,迫切需要明确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本文立足现有研究基础,明确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并依据地理位置、旅游核心吸引力、旅游业态以及旅游市场等评价标准划分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不同类型,以此为基础归纳了大陆型、离岛型、都市型和专项型四大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最后,总结出提需求、扩供给、优服务和强管理等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