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该文运用江苏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和经济普查数据,通过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增长和收入增长的同步性和匹配性,分析各行业的收入增长空间,提出各部门收入增加的分类途径和政府配套政策,以更好地推进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3.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是现阶段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结构变动对江苏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8.2%,2002年,江苏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322家,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农业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从调查结果总体看,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增收潜力尚待挖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入手,探讨包括资源减量节约、污染减排节约、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技术支撑五个子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应用,并以江苏省及省辖13市为例,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水平发展指数(LD)、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HD)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持续度(SD)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水平指数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社会发展协调度在短期上升后趋于下降,表明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关系正逐渐减弱,呈现非持续发展态势。江苏省市辖13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节约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规律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江苏省距离资源节约型社会尚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契机,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各区域间协调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江苏。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之难,众所瞩目。近日,江苏省信息中心就此进行了全省范围的农户和农村基层干部调查。调查显示,当前江苏农村总体形势稳定,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对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收入具有较一致的认识,同时,也有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子女教育费用成为农户最难承受的负担,农村建设缺资金、农业发展少项目,农民生活社会保障程度低,一些政策措施执行不力等,从而导致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民对未来收入增长信心不足。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采取系统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个系统工程,要收到实际效果,需要多方谋划、多管齐下.调查表明,农民增收缺乏综合性政策,各种政策有待协调配合.当前尤其应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江苏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民收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1978年到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4元增加到3996元,增长了24.9倍.但近年来农民收入进入低增长期,增加农民收入也成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耕地定级与估价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耕地定级与估价几个问题的思考赵登辉郭川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11号文件的下发,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努力提高耕地质量成为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战略目标。开展耕地定级估价工作,对于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推进土地整理,实现农地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9.
该文运用江苏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和经济普查数据,通过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增长和收入增长的同步性和匹配性,分析各行业的收入增长空间,提出各部门收入增加的分类途径和政府配套政策,以更好地推进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消费是生产的终极目的,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并通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和产业波及作用对经济各产业部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生产诱发作用。本文通过江苏省90年代以来消费对经济贡献率和拉动率的数据分析发现,江苏消费对经济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结合1997、2002、2007年三年投入产出表进一步从微观上分析了消费对江苏经济的关联效应。研究了当前消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消费对江苏经济带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