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构建一个3-1-2的MIMIC模型对我国地方隐性债务进行规模测度,结果发现:显性债务约束力度是我国出现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成因,也是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的主要突破口;2003—2018年我国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双倒“U”型特征,在2007年和2015年左右分别达到历史高位,2016年开始出现趋势性下降;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我国隐性债务风险得到较好的管控。 相似文献
2.
将中国30个省市分化为利用外资高水平区域、利用外资中水平区域、利用外资低水平区域,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了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的溢出效应。进行100次自举抽样的实证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外资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但贡献力度要低于内资。分区域而言,利用外资水平越高的地区,外资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利用外资高水平区域的外资对产出的贡献度要大于内资的贡献度,而其他两个区域则有相反的趋势;工业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外资溢出效应的证据越充分。 相似文献
3.
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准则体系是适应国际社会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透明度和国际可比性进而加强宏观经济与金融监管的普遍要求而形成的;它包括数据生产国际准则、数据公布国际准则和数据质量评估国际准则三种类型,并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发展特点;中国在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接轨中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做得还远远不够,应当进一步明确推进国际接轨的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