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基于理性经济人批判,提出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即假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国家行为必须要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综合权衡全体国民短、中、长期的利益需求及其可获得性,以均衡、稳定与可持续地增进全体国民福利最大化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理性经济人批判,提出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即假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国家行为必须要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综合权衡全体国民短、中、长期的利益需求及其可获得性,以均衡、稳定与可持续地增进全体国民福利最大化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人口结构转变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供给数量趋减,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提高,新生代劳动力择业行为转变,低端劳动力成本攀升,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1952-2014年中国人口、劳动力和制造业发展相关数据,本文对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机理深入展开探讨,认为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会倒逼制造业升级,知识型劳动力占比提速会顺推制造业升级,新生代劳动者择业行为转变会促进制造业升级。因此,我国应顺沿劳动力供给变化,既要通过技术技能双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升级,又要通过政策促推制造业向和劳动力供给动态变化相协调的价值链高端和结构高端升级。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以及随之而带来的后农业税时代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但由于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税进一步导致了乡(镇)一级政府财政的困难,使农村本来就极其紧缺的公共产品供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体制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相统一;打破城乡两套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支持力度;公共产品提供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合理化;构建合理的政府官员功绩评价体系,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展;三是反映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老年、少儿抚养比上升显著抑制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且老年抚养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少儿抚养比.此外,文章还通过更换样本与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基本支持了文章上述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建议既要通过调整与优化人口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负向冲击;又要着力培养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而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6.
7.
8.
环境规制是解决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环境恶化两难困境的重要工具,环境规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能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政策制定者重点关注的问题。运用非线性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非线性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探讨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存在U 型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加快发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影响。门槛检验结果发现,存在环境规制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由抑制转为促进,又转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