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5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车险“无责免赔”条款被认为是“无效条款” 2011年2月20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在关于车险“无责免赔”的报道和分析中,诸多专家认为:“无责免赔”侵害了遵章守规的车主利益,纵容了驾驶员违法行为,是“无效条款”。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众多对车险“无责免赔”条款责难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而已。打开网络,  相似文献   
2.
我国保险业购并重组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各阶层对财富安全需求的日益迫切,金融理财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我国各种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闻风而动,纷纷举起保险理财、贵宾服务和财务管理的大旗,紧锣密鼓地筹建个人理财中心、贵宾理财中心、私人银行等理财场所,  相似文献   
4.
我国保险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是必要的,但保险市场竞争应该是有限度的竞争,之所以如此,根源于保险企业的特殊性和国家对保险市场的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认为,企业在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之后,逐渐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声誉竞争,由此引发了企业管理的变革——声誉管理,这种说法未必完全准确,但是声誉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内容在国外已经为人们所认可,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确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声誉管理对我国的企业包括保险企业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有必要了解声誉管理的内涵,认清声誉管理对保  相似文献   
6.
面对已经走过了16年的代理制寿险营销模式,人们普遍认为它正处在十字路口:有人认为它已风光不再;有人认为它地位不可替代;有人认为它需要完善和创新……实际上,尽管代理制寿险营销模式存在种种弊端,但是,它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在寿险营销模式中占主导地位。当然,鉴于代理制寿险营销模式自身的缺陷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也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改革的思路是:告别“人海战术”粗放式经营的做法,逐步向“精英团队”转变;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将符合条件的营销员转为正式职工。  相似文献   
7.
一、不一样的保险公司,一样的拒赔案 2006年11月7日,张先生以自己为被保险人投保了某保险公司的《附加个人意外伤害保险》,缴纳保险费168元,保险金额为10万元。2007年2月3日,张先生因琐事与别人发生激烈争吵,气得晕了过去,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幸去世。第二天,市人民医院出具了张先生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推断死因为“猝死”。  相似文献   
8.
企业通过横向经济联合所结成的联合体规模适度与否,直接关系到联合体经济效益的好坏,关系到联合的成败。因此,必须重视和研究联合体的适度规模问题。 (一) 所谓联合体的适度规模,我们认为应该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其质的规定性表现在联合体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并且在这种规模下最有利于职工素质、管理水平、技术开发、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能力,亦即适应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能力的提高。从质的综合值看,各个方面已经达到了动态组合的最佳状态。其量的规定性就是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最多,成本最低,利润最高。联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保险费率改革的思考刘子操迄今为止,人们对保险费率制订方面存在的问题讨论较多也较充分,而对保险费率的改革方向及目标模式却言之较少也显薄弱。笔者不揣浅陋,对我国保险费率的改革作一些探索,愿它成为同仁们点射的靶子,以期把讨论引向深入。一、保险费率合理...  相似文献   
10.
保险企业自身道德风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保险企业自身道德风险及其危害保险企业自身道德风险是指保险公司在经营保险业务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利益,而做出的导致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风险增加或利益损失的行为。保险企业自身道德风险来自于保险公司,是一种企业行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误导客户,例如有的寿险公司,在其推出的投资类保险产品的有关宣传中,“报喜不报忧”,只讲可能获得的收益,不讲可能带来的损失,客观上起到了误导客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