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畅 《金卡工程》2009,13(10):185-185
通过对天津及滨海新区资源优势分析,深入挖掘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区域优势资源的互补性,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途径入手,提出提高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地区资源的一体化,并根据现阶段环渤海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促进一体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跨区域经营已开始成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从理论角度而言,跨区域经营行为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达到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吸取美国银行业通过跨州经营获得效率提升的经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应将并购作为跨区域发展的基本实现方式,并注意兼顾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  相似文献   
4.
5.
杨畅 《时代经贸》2013,(22):70-70
本文基于吸收能力理论,将吸收能力分为三大阶段动态阶段,即探索性阶段、转化性阶段和开发性阶段。重点分析备阶段知识吸收转化情况,并从知识管理的显隐性转化角度进一步给予说明。如何利用好企业先验知识,调整好企业组织结构,使得企业更有效的吸收外部知识,并成功内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这成为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丽滨  杨畅 《企业导报》2013,(1):122-122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各个制造企业大量引进制造技术的专门人才,并且引进先进的制造工艺与技术,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赢有一席之地。很多高科技应用在机械制造领域,包括自动化技术、电磁技术、纳米技术和激光技术等。这些工艺给未来发展带来了空间,未来的机械制造业将会向数字化、精密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外部知识获取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其中吸收能力被认为是企业创新赖以成功的主要因素。基于已有研究,本文运用135个针对企业的调查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吸收能力三阶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转化性和开发性学习阶段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探索性学习对其影响不显著。鉴于外部因素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本文还加入环境动荡性这一调节变量,分析三阶段演化过程及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明确了这些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路径,对于正确理解吸收能力的阶段演化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畅 《企业家天地》2007,(3):148-14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主义基层社会的和谐,县级政府作为一级政权机构,是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基层延伸,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县域”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十分重要。“和谐县域”社会构建的着力点是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为主旋律的县级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能重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变过去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模式单一的局面,通过研究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突破了专业建设的瓶颈,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科技兴贸”战略以及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为制度背景,在利用SBM-VRS模型测算了54个国家级高新区经营绩效与创新绩效的基础上,从城市贸易环境和高新区贸易水平两个方面实证考察了贸易对高新区绩效的分类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的贸易开放水平显著推动了高新区经营绩效的增长,并且这种效应会在具有开放型导向政策的高新区中变得更为明显;而城市贸易水平以及高新区的开放政策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却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高新区自身对外贸易水平的上升也只是推动其经营绩效的增长,且具有开放导向政策的高新区会更偏重对贸易规模的单纯性扩张,忽视了对创新能力的长期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