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0篇
经济学   2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利率—汇率交互影响关系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所假设的一般范畴,因此很难找出适用于所有经济体的一般性利率—汇率影响关系。我们认为,尽管在理论上存在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均衡关系(即在内外均衡状态下的价格稳定性),但各国利率—汇率机制却无法以统一模式套用,因为各国的制度背景具有较大差异,影响利率—汇率的变化大致有以下五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在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当前,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如何抵御内外风险,抗拒外部冲击,防止发生经济金融动荡以及所造成的国民财富的大量损失,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不仅仅指金融安全,但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最关键部分,因为金融是连接国内外经济最敏感的神经,  相似文献   
3.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回顾了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成就、发展的经验,并展望了金融市场存在的发展机遇以及市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2013年至2017年我国非现金支付发展情况及其规律性,建立了关于非现金支付工具选择偏好的模型。数据分析发现,在这段时间传统的非现金支付业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而新型的电子化支付工具迅速发展,特别是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出现爆发性增长。理论研究表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安全性、便利性和使用成本,而这三项因素又受到交易规模的影响。交易规模越大,人们对支付工具的安全性要求越高,对便利性要求越低,也可以接受付费和较高的使用成本;交易规模越小,人们对支付工具的便利性要求越高,对安全性要求降低,也不可以接受付费和较高的使用成本;在交易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越安全、越便利、使用成本越低的支付工具越能得到使用。本文建议,应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账户余额纳入M1范围,加强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统计分析,加快开发中央银行主导的新型非现金支付工具。  相似文献   
5.
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形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694亿元,增长9.1%,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8512亿美元,增长37.1%,财政收入20253亿元,增长20%。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784亿元,增长45%。同时,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信贷增长过快,  相似文献   
6.
一国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取决于适度偿还能力。国际上衡量一国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是偿债率,即外债还本付息额对当年外汇经常收入的比率。一般认为,偿债率不高于20%是安全水平。然而,这一判别标准缺乏理论上的论证,在实践上也不能作出有效的解释。有的国家偿债率高于20%并没有发生问题,有的国家偿债率低于20%,却发生了偿债困难。因此,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决定还本付息的因素,建立有理论根据的,对任何国家、任何年度都有一定适用性的适度偿债率的利别公式,是理论和实践所提出来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市场功能日趋深化,市场制度逐渐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有关金融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决策过程中,往往将金融的发展可动员更多的国内储蓄,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本文则对这个前提本身进行了分析与验证。作者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评述了"需求跟随论"与"供给引导论"的理论争论,而且利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方法,对金融储蓄率与国内储蓄率和金融储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证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国内储蓄的前提是成立的,金融储蓄的增长同经济增长是相关的,本文所发现的统计规律,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决策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2004年我国物价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物价形势和判断其走势,既要关注整体价格水平,也要关注价格结构变化,更要结合我国国情,探讨物价形势背后的投资、消费、进出口等行为。当前物价变动扑朔迷离,难以判断,如上游产品价格水平上涨较猛,下游产品价格回升较温;上游产品供给已出现瓶颈,下游产品供大于求的供给过剩格局没有完全改变;警惕通货膨胀疾起与防止通货紧缩回潮这两种鲜明对立观点的理论争论激烈;等等。  相似文献   
10.
CPI持续小幅上涨,处于温和通货膨胀状态。2004年1~8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升4.0%,8月份比去年同月上涨5.3%。CPI变动的主要特点:从月度分析,CPI增长已进入3%~5%为区间的温和通货膨胀水平;从月环比分析,CPI增长波动较大,7月份下降0.2%,8月份上涨0.7%。推动CPI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最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