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配套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建立和健全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就必须进一步向农业广度深度进军、因势利导发展乡镇企业、改善农民进城条件、实行城乡统一税制、加大农村公共财政投入、把改变土地用途的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变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庭承包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农民逐步获得自由权和平等权,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土地承包制是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要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就必须防止所有权对承包权的侵袭,将土地承包权赋于物价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3.
积极财政政策的局限与淡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政策调整。当经济运行处于相对收缩阶段,积极财政政策能够直接扩大社会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为明显。但积极财政政策是以社会上存在闲置资源为前提,资源瓶颈约束迟早会到来的。当经济扩张到一定阶段,如果不注意因势利导地调整和逐步淡出,就有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重新审视我国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应当是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和劳动力资源的效率的综合体现。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呈上升趋势,劳动力资源的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我国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城镇化、农民工与劳动密集型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是和城镇化的本质相背离的.以歧视性的农民工劳动工资福利待遇为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很难把比较优势持续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比较优势固然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客观上存在着如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问题。而比较优势和市场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一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并将这种比较优势保持下去。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之所以不强,在相当程度上是源于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三农”问题渊源于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严重失衡。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农村工业化 ,加快城镇化进程 ,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小城镇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关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经勇  黄焕文 《财经研究》2004,30(5):122-129
以市场价格作为判断粮食安全的标准,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为适应我国粮食发展新阶段,应把保障粮食安全的焦点转移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上.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观是行不通的,必须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区域间分工贸易基础上.建立粮农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是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与中国农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总体上是处于劣势,但并非所有农产品都已失去比较优势,有些农产品的外贸优势正在加强。应当因势利导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入WTO,必须扩大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市场会大门洞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可以利用WTO的规则,掌握农产品市场开放的主动权,把市场开放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企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许多深层次矛盾迄今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难工如此之大,说到底,是因为传统国有企业组织制度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而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两种对应的经济体制,与此相联系,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所必需条件非常苛刻,必须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和创造,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