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7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报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业发展部陈琦陈斌朱容生图片提供:中国流行面料工程本次送样中化纤类织物占有很大的比重,共有50个产品入围,这反映出化纤行业产品开发水平的进步。05/06秋冬的化纤织物源于传统而更具科技感,舒适性、功能性以及实用性得到了着重的强调,织物风格变得更加丰富,产品的服用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技术与需求相结合,使织物真正体现出实用、舒适、完美。在原料使用中,以涤纶、锦纶、粘胶等纤维为主,功能性纤维的运用呈上升趋势。原料的组合方式更加多样,不同原料之间的混纺、包覆、交捻或交织,使得原料性能得到互补的同时给…  相似文献   
2.
“中国流行面料FABRICS CHINA”一直提倡符合市场导向的产品开发,未来的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选将更注重考察企业对产品的实质性的理解,对流行趋势的把握、对成衣市场的感悟力和服用性能的提高。为此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业发展部产品开发研究人员在综合研究流行趋势的基础上,按照终端市场应用方向的分类提出2005/06秋冬面料开发方向:  2005/06秋冬是一个注重表达强调个性的季节,体现实用、舒适、完美并充满幻想。注重外观和手感。材质应用强调舒适、柔软、轻质、性感和功能性;染整成为产品设计和重构的重…  相似文献   
3.
本次面料评审中,丝绸产品共有16个产品入围,比上届评审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其它品类的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05/06秋冬的丝绸织物源于自然而更加时尚,风格变得更加丰富。不同纱线的设计与组合赋予织物更多的风格变化;轻薄的丝织物镶嵌上粗犷的花式纱线,或通过绣花、珠片,织物变得更加俏丽;新型刺绣、绗缝、珠饰整理使织物的风格更加多元化。在原料的使用上,多元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突现:丝绸与化纤、棉、毛、麻等纤维原料的混纺或交织得到进一步加强。蚕丝和亚麻交织,在改善织物手感的同时,又赋予织物麻质感的自然风格,并减少了织物的缩…  相似文献   
4.
本次送样的毛纺企业集中在江苏、山东、浙江在羊毛价格起伏的局面下,毛纺行业尤其是粗纺依然获得快速的发展。这得益于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开发,新工艺得以运用,色彩的应用与搭配、产品服用性能、多功能、附加值以及总体风格的把握有进一步的提高。05/06秋冬毛织物充分显示出纤维的表现力,展现织品由里而外的柔顺感和体积感,以及精致与质朴相互融合。混纺产品具有较强的毛型感;轻薄的面料也逐步运用于衬衫;温暖柔软的质地,各种轻绒面产品如轻缩绒、反复起剪的粗纺产品等受到关注;褶绉效果、剪花、植绒整理等深加工工艺在传统的毛纺面料中越…  相似文献   
5.
在此次麻纺织物入围评审中,虽然送样数量不多,但产品入围比例较高。麻纺织业依靠近年来纺织技术的进步,生产加工和产品结构都在发生着许多的变化,面料的表现力得到整体提升。05/06秋冬麻类面料的外观突破传统,通过色彩和纹样的丰富变化,呈现出简约而优雅的感觉,精致的纹理将进一步强化,其舒适性的改善和提高尤为重要。亚麻、苎麻、大麻都将其本身的优点和特点充分表现。混纺或交织采用的主要的纤维有棉、粘胶、天丝、竹纤维、真丝,其中亚麻与棉混纺交织、亚麻粘胶交织提花穴(538)雪 、亚麻或大麻与真丝提花 、大麻与棉混纺具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此次参评的针织品,其中棉针织、功能性针织物尤为突出,侧面反映出中国针织行业的发展。针织品在原料的使用方面表现丰富,尤其新原料的使用和原料的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外观和风格,在广泛性、多样性、配比性等方面的变化使针织品花样、品质、实用进一步提升。注重表面效果和温暖感是05/06秋冬针织品的重要表现,轻质、蓬松多色、多股纱线编织,织纹结构仿机织风格越来越明显。天然纤维织物和合纤织物都会体现出流动感,混纺纱线编织的平针织物展现出技术的魅力,体现出极柔顺的手感。天然纤维充分表现出针织品的舒适特性,除棉和羊毛外,如苎麻、大麻…  相似文献   
7.
只有注重产品创新才能使企业获的真正的差异化竞争力;只有符合市场流行趋势并注重成本优化的创新产品,才能真正转化为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创新“商品”。中国流行面料工程的05/06秋冬入围面料已让业界看到这种创新的力量。为使国内外服装商、贸易商及纺织生产企业能较详细了解中国纺织面料总体发展现状,把握05/06秋冬纺织面料的流行趋势和产品方向,本刊将分七期刊发对05/06秋冬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产品棉、麻、丝、毛、化纤、针织六大品类和未来产品开发方向的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