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8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2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54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6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证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1997年我国证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各类证券市场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全年计划发行国债30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加600多亿元;发行企业债券250亿元,比上年多出120亿元。截至1997年9月底,深沪两地股票市场已有A股上市公司697家、B股上市公司99家,分别比去年增加183家和14家,市价总值为149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51%。目前,我国有证券公司98家,证券兼营机构230多家,证券交易部遍布全国县以上城市,总共有2420家,证券交易网络覆盖全国。投资者股票开户总数已  相似文献   
2.
近来中国金融中心之争有些白热化,不仅香港、上海、北京将金融产业作为自身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也开始加入角逐的行列中来。香港虽然为其悲情表象所掩盖,但香港的金融传统和《基本法》保证了内地城市无法企及的金融中心地位,并隐约有可能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尽管这会给港币带来伤害。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并不影响其成为中国银行业中心的地位,强烈的总部效应,和不能不选择的以金融行业为突破口的策略,使得北京对金融的情感比上海来得更急迫。上海已经有了金融市场雏形,有了外资银行的青睐,甚至有了企业家给政府服务的掌声,但是上海却在金融定位方面飘忽不定,缺乏强烈的危机感。成为金融中心不是各级政府拍脑袋就可以上的项目,对大多数城市,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症结:制度缺陷周明剑: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位老师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根本症结到底在哪里?易宪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为什么到现在我们发现增长方式有问题?为什么经济粗放、效率低下?为什么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环境遭到破坏?发展模式不是太重要,市场、企业可以选择自己发展需要的模式。关键是制度,是机制。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讨论发展模式问题,我们这个市场经济、我们的企业到底需要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最近,日元兑美元及其它主要货币的汇率持续下挫。2001年12月27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跌至132.04的新低,为1998年10月初以来的最低点。与2001年1月4日的最高点113.57日元比较,2001年日元兑美元下跌18.06日元,跌幅约为15.8%。进入2001年12月以来,日元  相似文献   
5.
6月飞霜     
图解:二季度GDP增幅快速坠落,仅为为6.7%,为9年来同期最低水平。与此同时,经济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6.
有研究机构测算,中国物价水平可能很快就会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点。不过,从最近公布的物价数据看,除了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明显之外,其余商品价格多为下降。货币供应量也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下一步:回归参数调控和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紧绷的市场出现了少有的乐观气氛。确实,2004年上半年的宏观数据对于宏观调控效果是一个很好的印证:GDP增长9.7%,消费价格却控制在3.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6%。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经济目前增长仍然高速,而物价却保持稳定,因此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在近期应不会出台。难怪市场因此面露微笑。但是,宏观调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未远去,随后的宏观调控的走向仍将构成未来中国经济运行与市场变化的最大影响因素。从2004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谈论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显然为时尚早,最令人担心的增长断裂与崩溃却也未必真的出现,中国经济在激烈的宏观调控后如今正处于最微妙的短暂平衡之中。展望未来宏观经济的变化,宏观经济既有持续下滑并出现经济由热过冷这种令人担忧的可能,也因经济体中蓄积了太多的热量而有值得警惕的迅速反弹的可能,同时最大的一种可能以及最好的一种前景也在向人们招手。那就是经过短暂的激烈波动后,经济在低物价下实现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增长,从而真正实现宏观“软着陆”。中国宏观经济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看得见的手”何去何从。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宏观调控面临的最大抉择就是,是继续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一路前行,固守目前主要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为主要着力点、以产业政策为取向的“行政型调控”和“产业型调控”,还是相机抉择。灵活变化,逐步退出行政型调控和产业型调控,转而采用市场化的调控措施,适时转向参数调节和市场化调控。就如同是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的抉择,行政和市场型调控的抉择亦是当前宏观调控进程中生死抉择。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市场如何变化,很大程度上就将取决于今后的宏观政策理念和操作。在2004年6月号的博士咖啡报告中,我们在国内最早预言,由于本轮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宏观调控将演变成一场“持久战”。而眼前一段“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时期,不过是宏观调控的间歇期,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本轮经济上行的力量并未消失,诸多隐忧与陷阱仍然存在,各种博弈力量伺机而动,宏观调控还将大大发挥作用。但只有以变应变,以动制动,以最小的成功寻求最高的效率,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工业总体经营状况景气指数触底反弹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明显好转,我国工业运行环境相应变得宽松.一季度,认为宏观环境较差的工业企业比例为18%,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不过从调查的情况看,经济环境的好转要转化为效益还需一段时间.一季度,工业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景气指数继续下行,由相对景气区间跌入了微弱景气区间.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虽然始终保持了较快增长,不过,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时间并不是很多。但有两次例外,第一次是200l美国新经济危机爆发,将全球几乎主要的经济体都拖下了水,当时中国经济以“一枝独秀”的态势吸引了各国的眼球。第二次则是2003年,2003年的中国经济由于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从而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一件事在事易时移的情况下起的作用正好相反,股权分置在中国股市发展历史中就扮演了一个“萧何”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