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80篇
  免费   139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9539篇
工业经济   3821篇
计划管理   9742篇
经济学   12031篇
综合类   1942篇
运输经济   367篇
旅游经济   806篇
贸易经济   7325篇
农业经济   2848篇
经济概况   7623篇
邮电经济   142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659篇
  2020年   820篇
  2019年   799篇
  2018年   990篇
  2017年   1166篇
  2016年   1053篇
  2015年   913篇
  2014年   1358篇
  2013年   4733篇
  2012年   2296篇
  2011年   2997篇
  2010年   2587篇
  2009年   2180篇
  2008年   2326篇
  2007年   2075篇
  2006年   2235篇
  2005年   1920篇
  2004年   1133篇
  2003年   1153篇
  2002年   1082篇
  2001年   996篇
  2000年   850篇
  1999年   750篇
  1998年   698篇
  1997年   653篇
  1996年   634篇
  1995年   614篇
  1994年   655篇
  1993年   682篇
  1992年   629篇
  1991年   655篇
  1990年   566篇
  1989年   487篇
  1988年   487篇
  1987年   485篇
  1986年   494篇
  1985年   753篇
  1984年   733篇
  1983年   695篇
  1982年   657篇
  1981年   602篇
  1980年   595篇
  1979年   611篇
  1978年   516篇
  1977年   485篇
  1976年   392篇
  1975年   376篇
  1974年   345篇
  1973年   3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 Widespread unethical corporate misconduct in an industry triggers industry-wide crise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how industry misconduct affects consumers’...  相似文献   
2.
张建鹏  陈诗一 《财经研究》2021,47(11):78-93
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是"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经济绿色转型的本质是发展方式变革,环境投资在这一变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财政资金只能覆盖少量环境支出的情况下,激发微观企业自主环境投资需求并缓解企业环境投融资约束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发展和健全环境规制,从而在实体经济供需两端形成绿色转型的合力.基于2004-2015年全国284个城市工业生产、污染防治和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等数据,文章研究发现,在环境规制未能显著发挥政策效应的情形下,金融发展能协同环境规制促进经济绿色转型.这表现在,金融发展协同环境规制显著提升了城市环境效益但未对城市经济效益产生冲击.机制分析表明,协同作用能促进工业污染治理提升城市资源使用效率,并促进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上述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不变.异质性分析揭示,环境信息不对称加剧、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以及技术创新转化能力弱等显著削弱了协同作用的发挥.因此,提升金融部门资金配置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能力,注重发挥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的协同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3.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 Opportunistic behaviors are considered ethically and strategically troublesome since they disrupt otherwise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hips. Previous literature has...  相似文献   
4.
While the transmission of virus SARS-CoV-2 via food is rare, some Chinese food retailers are considering a Covid-19-tested food label. However, how consumers may support such a label is unknown. We quantify Chinese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WTP) for food carrying a Covid-19-tested label using an online choice experiment. We find that the WTPs for such a label are always positive for all food products considered. The amount of WTP depends on the entities authenticating the labels, country of origin of the food, and consumers’ socio-demographic status. Contrary to expectation, the knowledge on Covid-19 does not affect consumer preferences for the Covid-19-tested food labels. Our benefit and cost analysis suggests a possible large benefit of creating and administering a Covid-19-tested food label.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for policymakers, global food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to create marketing strategies to alleviate consumer food safety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相似文献   
5.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 In the years 2009 to 2016, approximately 35% of Standard & Poor’s (S&P) 500 firms had at least one director with a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in...  相似文献   
6.
Quality & Quantity - We used an internet-based survey platform to conduct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LGBTQ?+?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7.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blematise a particular social transparency and disclosure regulation in the UK, that transcend national boundaries in order to...  相似文献   
8.
Conventional wisdom holds that in markets with positive feedbacks being first to market can matter more than product quality. In this paper, we test that intuition within a generalized Pólya urn model. We find that if we assume constant feedbacks, in the long run, higher quality products dominate the market regardless of initial market shares, contradicting the common wisdom. However, when we allow for variable feedbacks, initial advantages persist almost indefinitely. Thus, the choice of whether to rush to market or focus on quality depends on marke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whether the positive feedbacks result from more consistent returns to scale or from more variable social influence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生态政策作用下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对提高农户生计水平,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以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杭锦旗为例,基于农户调研数据,对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农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进行了调查与对比分析,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两区域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1)北部沿河区农户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高于南部梁外区,而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低于南部梁外区。北部沿河区农户选择以农为主生计策略的比例高于南部梁外区,而选择以非农为主的比例低于南部梁外区。(2)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是影响两区域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共同关键因素。其中,人力资本对两区域农户以非农为主生计策略的选择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然资本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比较而言,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生态政策影响较小的北部沿河区农户以非农为主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均大于生态政策影响较大的南部梁外区。[结论]杭锦旗农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具有区域差异性,生态政策是促使农户生计状况产生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在生态政策的作用下,农户的生计策略仍受其生计资本的影响,同时生态政策也通过影响农户可实际运作的生计资本而影响着农户的生计策略。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户生计状况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转移概率和网络联系的辽宁省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在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预测中具有基础作用,且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应顾及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首先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农村居民点转移概率,其次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图斑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最终通过加权求和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转化概率,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可以划分为高度适宜类、较适宜类、一般适宜类和不适宜类4类,分别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28.18%、31.32%、13.26%和27.24%;从各地貌分区来看,高度适宜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和东部山地丘陵区中的南方沿海地区,而不适宜类整体分布则较为零散;辽宁省中部平原区位条件好,东部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也较好,西部山地丘陵区地区较差。[结论]研究方法和结论有助于全面把握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与区位适宜性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