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如何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迫切要求,因此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对于整个银行业有效评估及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5年我国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变系数估计模型,通过面板数据计算出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距离,并对影响违约距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规模越大的银行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越高,因此银行风险越低,违约距离也就越大.存贷比例增加时,贷款减少而存款增加导致信用风险下降,违约距离增加.资产负债率越高,其偿还债务的比例也就越大,因此其风险也就越高,违约距离就会减小.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6—2014年中国西部11省区市汇总的乡镇层面面板数据为例,来考察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存量(有效路网密度)和流量(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共同影响,并从作为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构成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两种角度来探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机制。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两大主要构成均具有一定的显著促进作用,但流量层面对农村居民收入总体的影响不显著。分省来看,则发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异质性,各地区因自身发展条件和对交通的依赖性差异,导致其收入效应各不相同,同时流量的作用相对存量而言依然较弱,且异质性更为明显。分省异质性的存在表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发展差异不可忽视,寻求农村交通基础发展推进农民增收的路径也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十分突出,高铁开通能否对不同等级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主题.以2004~2015年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高铁开通对不同等级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讨人口机制的表现.研究表明:在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分组下,高铁开通与流动人口、人口密度交互作用下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影响,其中在高铁开通后,二线城市以人口流入的方式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三、五线城市以人口流出的方式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大城市在高铁开通后,通过人口密度的提升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我国需完善以高铁为骨干的交通运输网络,发挥高铁的人力资本配置作用,并针对不同等级城市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发挥人口机制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进可持续发展思维模式转变已成为共识,在宏观经济管理实践中需求引致增长的时空演化特征却往往被忽视,我们的研究认为需要充分发挥“三大”需求结构转变的正效应。本研究基于时空加权回归方法对需求引致经济增长的局部结构效应进行识别,发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具有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不平衡发展方式必然导致增长与发展脱轨,东部和中部地区需求与增长基本实现协调;2)消费失衡显著,存在以牺牲消费获取增长的发展路径依赖;3)东部长期保持相对较高的投资拉动增长的结构效应,富裕地区对贫穷地区的发展权利剥夺并未停止。政策含义是:着力于需求结构性扭转方面的研究能够找到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药方”。  相似文献   
5.
韩雷  刘芳  侯新烁 《经济地理》2019,39(10):36-42,77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省际层面分析幼年迁徙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同时,比较了人口幼年迁徙对成年收入影响的区域差异。主要结论包括:①幼年迁徙人口分布整体情况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其中上海、辽宁和广东省在总数上占比最高。②幼年迁徙人口不断集聚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分布占比不断缩小,存在"中部凹陷"状况。③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下,只有向"好"环境迁徙,对成年收入才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比中西部地区高3.7个百分点;城市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比农村地区高2.9个百分点。通过机制分析发现幼年迁徙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向效应是影响成年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刘萍  侯新烁 《科学决策》2024,(1):126-142
随着我国迈入“文化强国”和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成为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反事实分析框架,采用2008-2019 年中国281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识别了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的旅游经济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显著带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且这一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国内游客,对国外游客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文化产业集聚是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释放旅游经济效应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的旅游经济促进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在对文旅资源禀赋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好的城市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文化与经济的研究范畴,为政界和学界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助推文旅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全民精神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化消费对旅游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促进文化消费规模扩大、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家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借助国家文化消费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文章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使用2008—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评估了文化消费对我国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论表明,文化消费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增长;但主要依赖于国内游客,对入境旅游的影响不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文化消费试点政策通过“消费引领效应”和“产业联动效应”带动了居民消费扩容和文化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和高数字经济发展地区,这种激发效应更强。研究为文化消费试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实施推广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也为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