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13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失业”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一种状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 ,“知识失业”也开始浮现。本文在对我国知识失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计量预测的基础上 ,对知识失业的社会影响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中国就业环境的约束条件 ,提出减弱知识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集中连片特困区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最后堡垒。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状况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极其密切的关系。从片区生态贫困的深重性、人口致富能力的偏弱性、生态治理的片面性三个方面阐释了构建集中连片特困区生态减贫长效机制的必要性。提出构建生态减贫的内部长效机制:加强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公众参与。构建生态减贫的外部长效机制:创新片区合作;完善生态补偿;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组织生态移民,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增长"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要求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包容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面对严重的生态问题,要在"包容性增长"新理念指导下,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政治、努力提升生态文化以及积极构建生态社会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需要各种制度安排 ,还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以改善转移的层次和效果。因此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以及具体的作用路径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很小,一般在10%以下,有的国家不到3%。而在工业化的初期,这些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虽然较高,但并未像现在发展中国家那样存在大规模的富余劳动力,个别国家甚至还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例如美国)。从整体上看,这些国家非农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是同步的。但这些国家受本国经济、历史、文化、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模式仍各具特色。英国圈地式的强制性转移模式英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始于15世纪末,止于19世纪中叶。从转移模式看,英国选择的是圈地运…  相似文献   
6.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本文在比较几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同时 ,分析了这些国家或地区出现不同转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的经济绩效。这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择优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古村落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生活聚居在这一区域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理念和营造智慧.文章主要在对黄河流域晋陕两省的相关历史文化古村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古村落规划、建筑、信仰等方面探析历史文化古村落反映出的生态文化取向和生态智慧,进而梳理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古村落的生态文化理念,以期对黄河流域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李仙娥  杨勇 《生产力研究》2006,(12):28-30,49
文章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定量分析,得出城乡失业率比增大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比可以缩小6.2326个百分点,而通过定性分析,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由于城市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对工作信息和迁移目的地信息的获取全面与否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内关于城乡差距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术界对城乡差距的衡量标准通常有如下四种:  相似文献   
10.
马春园  李仙娥 《北方经贸》2006,(1):11-12,28
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后发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制度安排存在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争论,进行了简单阐述,承认制度安排具有后发优势,更要关注制度安排的后发劣势。重点论述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制度安排后发劣势的表现,必须采取措施弱化,克服制度安排的后发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