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48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秀忠 《中国乡镇企业》2014,(2):F0002-F0002,1
近年来,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用提升行动的方式促进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规范和提高。提升行动主要包括品牌培育、素质提升、文化挖掘、体系完善和绿色清洁等5项子行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这既为乡镇企业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也为乡镇企业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文化产业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招工难、用电难、成本高等困境正制约着其发展,但这些困境正得到关注。这些困境也正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4.
培育乡镇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王秀忠一股而言,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指能够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某个新的增长部位。多个增长点的集合或扩展,就会构成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经济增长链,形成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依靠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一)发达国家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5.
ISO9000标准贯标认证初见成效ISO9000标准系列是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贸易国际化的必然。由于ISO9000系列标准适应了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因而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赞同,目前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将它转化为本国国家标...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造就新型农民、培育新型产业、催生新型组织、完善新型保障和创造新型文明,而归根结底是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的。乡镇企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乡镇企业的支持。一是通过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造就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因此,要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造就新农民。乡镇企业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也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  相似文献   
7.
2004年农民收入增长6.8%,主要得益于粮食涨价增收及增产增收。今后粮食价格、产量很难继续保持去年的涨势,怎样才能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呢?我们认为关键就在于放活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促进了我国农明确规定,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镇企业在投资主体、所有制形变展作为农民就业增收主要渠从本质上看,式、管理体制道没有变,作村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乡镇企业就是农民兴办的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乡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为农村二三产业的主但其与“三农”的天然联系没有体地位没有变。促进乡镇企业发就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就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就是促进农村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秀忠 《中国乡镇企业》2014,(10):F0002-F0002
<正>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人们休闲需求的快速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300万左右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市场需求越来越强盛,工商资本对休闲农业越来越青睐,国家政策对休闲农业扶持的力度越来越大,休闲农业的发展正面临新机遇。一是城乡居民需求旺。2013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3.7%,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2700元,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7000美元。随  相似文献   
10.
休闲农业,城乡一体化的美丽桥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忠 《中国乡镇企业》2014,(1):F0002-F0002,1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指出明确要求。一直以来,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促使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融合,在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