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84年以来,开发区成为我国优化城市要素组织的尺度工具。基于尺度重构理论,以江苏省开发区整合转型为研究对象,借助统计案例研究与访谈调研,通过“领域空间—权力层级—治理结构”三个基本维度,构建开发区尺度重构分析框架。研究指出:(1)开发区尺度重构以特定范围内资源要素组织的优化为主线,通过领域空间的构建形成加速要素活动的平台。根据规模工业化、新城化、产业转型等不同时期发展需求,经历了多区合一、区政合一、平台融合三个阶段。(2)开发区通过权力关系重构,在特定尺度形成对于领域与资源的调控能力,包括权力层级重构与治理结构重构两个方面,经历了托管型、合署型、平台型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研究也立足开发区尺度重构历程,探讨中国城市尺度动态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特有现象。在就地城镇化的视角下,以福建省沿海地区晋江市和石狮市的8个典型城中村为例,研究半城镇化地区城中村。研究发现,相比较于珠三角地区,就地城镇化地区的城中村房屋出租率相对较低,移民群体以家庭形式为主,并且呈现出长期租住的趋势。此外,研究还发现,该地区城中村出现了土地利用无序、房屋空置闲置较多、治理过程中的利益难以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就地城镇化下城中村健康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保护与社会公平——基于居住者需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街区保护注重原真性,在缺乏科学合理的历史街区更新措施的情况下,历史街区通常被原封不动地"保留"。通过对常熟市历史街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由于政府缺乏合适的改造方案,常熟历史街区成为城市中的贫困住区,导致居民在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两个方面均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在居住者需求和意愿方面,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市政设施完善和异地搬迁等具有强烈的改造愿望。因此,认为在强调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也要关注街区内的民生问题,保障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财政政策的功能政府作为经济实体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以及政府的收支情况对国民经济影响的重大意义是近几十年才为人们所认识的。在此以前,人们通常认为资本主义市场在没有外来干预的情况下,就具有健全的自我调节功能。如果说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能起一定作用的话,至多也不过与其他经济实体一样,并无特别。由此而产生的政府财政。  相似文献   
6.
一方面,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引发商业空间价值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中央为改善城市交通释放出推进小区开放的强烈信号,小区空间形态转变带来的治理问题成为学界与社会的关注焦点。基于边界的分析工具,将领域理论引入小区开放的研究,通过分析多元利益主体争夺空间配置权的博弈过程,剖析小区开放过程中多主体冲突的根源。研究选取广州市六运小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边界重构的动因将小区边界演变划分为市场经济改革引发的经济边界重塑阶段、市场政府共同带动的空间边界演变阶段和上级政府介入引发的权力边界碎化阶段。发现小区开放过程中,存在去领域化、再领域化和民间领域化等过程。研究指出治理冲突的根源在于主体的边界和领域之间异步性,提出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协调是解决冲突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从“前店后厂”到港深都会:三十年港深关系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与制度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框架下,对30年港深关系的发展与演变进行系统研究。30年港深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79—1996年,"前店后厂"的跨界地域生产体系在香港与深圳间形成,市场(跨界投资)成为引领港深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政府是区域一体化中缺失的部门;1997—2003年,随着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香港特区政府开始调整自己的区域政策,对区域一体化重新认识;2004年以来,制度化的区域一体化开始在港深两市出现",港深都会"成为两市合作的旗帜,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邹晖  罗小龙  唐蜜  殷洁 《经济地理》2019,39(9):65-70
文章通过采集网络开放数据研究住房建设的空间拓展过程,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阶段及特征,总结住房建设对我国巨型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影响,以及巨型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巨型城市空间在改革开放后加速扩张,随着住房的建设人口向郊区集中,新的商业中心和就业中心在郊区形成,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经历城市单中心加密、城市中心扩展和卫星城镇萌芽、城市中心功能重构与新城发展、新城转型与多中心发展四个阶段。郊区次中心的形成是城市职能逐渐完备的渐进式发展的产物,郊区居住中心的产业培育和产业功能区的生活空间植入是我国巨型城市次中心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 资本的跨国界运动,就其性质而言,可分成两大类型。一种是资本的净流动,它表现为一国的储蓄转变成另一国的投资。从世界资本总量的角度看,它代表世界资本总量的增加。另一种资本的跨国界运动,是在世界资本总量不变情况下出现的结构性变化。这种资本运动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日益加强的一体化趋势而不断发展。投资行为的国际化是与金融投资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剔除短期投机因素不谈,资产分散化原则本身就要求投资活动尽可能摆脱国界的羁绊,以实现风险极小与收益极大的双重目标。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本运动,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东部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已经率先步入到了城市化稳定发展的崭新阶段,其城市化战略的核心内容也相应地由城市化数量水平的提高转变为城市化质量的全面提升。根据城市化发展的新内涵、新趋势与新动力,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分析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县级市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所遇到的诸多城市化质量问题与矛盾,并从经济发展、城市生活、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城乡统筹等方面构建起我国县级市城市化质量的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达地区县级市城市化质量提升的总体发展策略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