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战略财务管理:理论整合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企业作为从事团队生产的经济组织,必须解决好两大关键问题:计算投入要素的生产率;计算投资回报。抛开其在制度经济学中的宏观意义不谈,仅就微观层面上的操作而言,这两点都与财务管理有关。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目标的根本一致性,是公认的理论研究前提。但是,财务战略又不等同于企业战略,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事实上,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在当前的学术观点中通常被认为是重于“价值”角度,而较少从“物质(或技术)角度去考虑,恰如一种观点所述:价值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运动。显而易见,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战略的地位相似,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侧重性)。 相似文献
2.
汇率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基于知识资本模型从产业角度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4):53-64
本文运用知识资本模型分别从国别和产业的角度对汇率波动与国际直接投资(FDI)进行实证检验。该模型考虑到资源禀赋对FDI的影响,并将FDI细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同时,为了使计量更加精确,本文还将模型中汇率的波动分解为一价定律失效导致的波动和不可解释的原因导致的波动;最后,本文还检验了美元盯住制对FDI的影响。结果发现,东道国货币贬值是否有利于吸引FDI取决于该国FDI是以水平型还是垂直型为主,同时,美元盯住制对FDI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和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证券市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逐步成长起来,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1991年上市公司仅14家,到2003年3月底,境内上市公司(A、B股)1238家,股票流通市值达13807亿元,市价总值42729亿元。沪深两市的市场格局与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其功能也日趋完善。相比之下,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却非常缓慢。目前只有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多维度益贫式增长的测度及其潜在来源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多维度益贫式增长(Pro-Poor Growth)度量方法,对中国是否实现多维度益贫式增长进行实证度量,将益贫式增长的潜在来源分解为经济增长、社会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三部分,并将促进多维度益贫式增长的政策划分为促进社会收入再分配和初次分配政策。研究表明,1981~2005年中国在部分年份实现了收入维度益贫式增长;而在教育、医疗以及综合福利维度未实现益贫式增长。影响因素不是社会收入再分配和收入增长,而是社会收入初次分配。教育人力资本、社会保障对益贫式增长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改变中国教育传统和人才观中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浅议建筑施工进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金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2)
建筑施工项目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是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进度控制,毋庸置疑,进度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进度安排,是有效、科学地进行建筑施工的保障.文章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内容以及原则,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企文化转型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国进民退”大潮汹涌之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国企开始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走向强势。这种行业地位的变化,对国企的企业文化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从四方面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进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复杂化,会计人员偏离职业道德、损害公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障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会计职业素质和执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预测模型及应用--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轨过程中,“新人”、“中人”、“老人”共存的国情,在界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的9个主要参数,构建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的预测模型,并应用模型对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进行了预测,以期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产过程的控制点与停止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过程的控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控制环节,或者说是主要控制过程,如果生产过程的控制不好,即使其他所有过程控制得都很好也是枉然。如何“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如何“深化对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始终是质量管理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这里,笔者介绍两种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